问的拼音 第1篇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八景,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问的拼音 第2篇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段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看来同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板书:谨)
设计意图:1、复习以前学过的部分内容。2、检查学生有没有学以致用。3、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组句子: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
(一)学习:缓揭帘,勿有声。
1、(出示门帘图片)问: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门帘?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进门出门时是怎样掀开门帘的?
2、到底怎样掀开门帘才是有修养的行为呢?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课件出示:缓揭帘,勿有声。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缓∕揭帘,勿∕有声
4、自主探究:句中的“缓”和“揭”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5、结合你每天掀门帘的经验,探讨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缓揭帘,不要发出声响”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就要记住,把它背下来。(齐背,指背。)
7、根据句中“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上课时,小刚开文具盒拿笔,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
B、小明在家拉窗帘时,动作总是很轻柔。
C、王叔叔开出租车,他半夜回来从不乱按喇叭,进入楼道拿钥匙开门也是轻手轻脚。
D、小丽在家玩玩具时,弄得乒乓乱响.
E、小兰打扫卫生,挪动桌椅时,在地上拉,发出吱吱的叫
8、实际演练:同桌间进行搬椅子比赛,把椅子搬出去再放回原位,不发出声响者获胜。
9、小结:我们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场所,言语动作都要放轻放缓,要沉稳,不可急躁、粗鲁,更不能妨碍别人。(板书:沉稳)
(二)学习:宽转弯,勿触棱 。
1、出示“棱”字,让学生认读。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问:教室、走廊哪里还有“棱”?出示“触棱”,问:什么叫“触棱”?你有过“触棱”的经历吗?结果怎样?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触棱”。
2 、探究“宽”的意思:我们发现,一般都是在转弯时容易“触棱”,那么怎样转弯才不会撞到棱角上呢?
出示:宽转弯,勿触棱。
3、指导朗读,并背诵下来。
4、引申到人:这句话也有引申的意思。不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气暴躁,爱与人发生争执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们不要跟他起冲突就是“勿触棱”。说话委婉一点,让他几分,对人要“宽转弯”宽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结怨。不揭人家的痛处和隐私也是“勿触棱”。这是我们应懂的道理。
(三)根据图片引出第一组的全部句子。
1、看第一、二幅图,说说这分别是根据哪句话配的图片?
出示第一组全部句子: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
2、齐读,男女对读,加上动作读,尝试背诵。
3、总结:做事情既不要妨碍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要处处小心(板书:小心)、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学习第二组句子: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一)学习:执虚器,如执盈。
1、师生表演小品:
吃完晚饭后,小刚说:“妈妈,我来帮你收拾桌子。”他拿起一个空盘子,没走几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妈妈说:“你做事怎么毛手毛脚,以后拿空盘子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盘子一样,才不会打破。”
2、讨论交流:小刚的妈妈说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会大意,不在乎。所以要“执虚器,如执盈。”(出示)
4、根据刚才的表演,同桌探究“执”“虚”“盈”的词意及这句话的意思。
5、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6、实际演练:两人一人拿空杯,一人拿水杯,判断示范者拿的是空杯还是装满水的杯子。
7、取物练习:师讲解并示范用手拿住碗、盘、杯不脱落的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的进行学习
8、小结:不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专注,拿一些昂贵的物品更要小心谨慎。如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等。(板书:专注)
(二)学习:入虚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虚室,如有人。指读,齐读。
2、小组合作探究:刚才我们了解了“虚器”,那什么是“虚室”?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3、案例分析:
小军去邻居家借书,屋里没人,小军就自己动手翻找起来。 讨论交流:小军做得对吗?为什么?
4、故事欣赏:《拾金不昧的年轻人》。(板书:慎重)
(三)根据图片引出第二组句子。
1、分别出示第三幅和第四幅图片,观察这分别是为哪个句子配的图画? 出示第二组全部句子: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男女对读,做动作读,小组比赛读,尝试背诵。
3、小结:这组句子告诉我们从小要养成细心,专注的行为习惯,对待自己要谨慎,才能防范过失的发生。
四、吟诵经文,背诵经文。
1、出示全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熟练诵读:拍手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
3、背诵练习:带动作背,加上曲调吟唱等。
4、展示背诵成果。
五、全文总结: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
师指板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生齐读)让我们把今天所学落实到行动之中吧!
问的拼音 第3篇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
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板书: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师:《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学新文)
2、出示:《弟子规》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师: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五)、理解含义(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六)、小结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七)、板书设计
声:指说话声。 闻:听到。
趋:快步向前。 视:视线。
问的拼音 第4篇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当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动刀动枪杀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远远的躲开,跑掉,以免让父母背上不慈杀害子女的坏名声。应该就去法院提起诉讼。)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3、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问的拼音 第5篇
让孩子走近《弟子规》,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弟子规》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问的拼音 第6篇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问的拼音 第7篇
一、诵读文本: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二、讲解文本: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三、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问的拼音 第8篇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采用多种方法诵读经文,演绎经文,领悟经文的内涵,教学要紧扣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解读小故事,使学生的情感提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弟子规》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做人处事,整堂课实现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优化组合,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本节课通过“事实(故事)导入——明意——结合实际谈体会——把所学内容向师生汇报”,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问的拼音 第9篇
清康熙年间,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儒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清康熙九年(1670年),清朝朝廷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另外,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荐举山林隐逸,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设明史馆,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等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7]。
李毓秀经过屡次科举考试而不中后,放弃了对仕途的追求,转而跟随老师党成游历四方,潜心学问,讲学育人,最终走上了“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李毓秀根据自身经历,完成了《训蒙文》。后来,贾存仁(一说贾有仁)对该文章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改为《弟子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