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高中作文
在温暖的阳光中,闻着栀子花淡淡的清雅香气,我似乎又听见了童年的声音,似乎闻到了童年的芬芳……
小时候,一直和外婆在一起。
很幽静的地方。红砖墙面,老式的旧公寓楼,有很多树,草坪很家常,经常能看到小狗和孩子在上面嬉戏。槐树搭出一条绿阴的浓密的小道,暖暖的阳光从翠绿的叶子之间渗透下来。空气里也弥漫着树叶和月季花的清香。常有一些老人坐在树荫下剥豆子或乘凉。
外婆心灵手巧,白天,经常会做好吃的糯米团子给我吃,有豆沙馅的,咸菜笋丝馅的。晚上,我和外婆睡在她的大床上,外婆的大棉被是用洗得发白、发旧的棉布缝起来,闻得到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睡眠是香甜而安宁的。
在夏天的时候,我经常被蚊子叮,于是外婆就给我一瓶“水仙牌”风油精。那绿色的风油精和清凉一起装在一个棱角分明的小玻璃瓶中,那种感觉就好像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好像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清凉一样。哪里被蚊虫叮咬后,就用上风油精。外婆对我的细心体贴,像这风油精一样给人清凉之感。
闲下来,经常会一个人去老街老店走走。有时会买一些小东西,有时候纯粹只是去怀念。这让我想到了儿时的日子,一切变得可亲近。而店主往往只是一些老人,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岁月不能抹平的痕迹,似乎没有做生意的兴趣和心情,只是对生活的一种满足。把钱放在老人手心的时候,我看到了平静下面的宿命,就好像一个曾经历过沧桑的人,会悠然地抬头望云天,却终于能够无言。
怀旧的味道,恬静地凝固了时光的流动。怀旧,就是一种被时间无法代替的味道。
站在阳光下,在灿烂温暖的阳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婆朝我露出了微笑的脸,好像在告诉我:“一个人总要长大,在怀旧的同时也要向远方走去……”
六七十年代的眼睛
那些悬挂在墙上随风肆意摆动的挂坠,那些童话故事里美丽的公主。帅气的王子,那些可爱的小猫小狗,那些手工制作的卡通人。大树,都是一种珍存的回忆。
我和小伙伴们手拉手,伴随着那些歌儿扭动着自己的身体,虽然笨拙,可是绝不会有谁的嘲笑与讥讽。
我们在花园里尽情的嬉戏,我们幼稚的认为,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有一种叫做距离的东西。
我们用水彩笔为自己的梦想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它折成一只千纸鹤放在自己的床头。
我们吃一毛两毛的垃圾食品也会觉得很满足。
我们每天仰望星空时也会许下愿望。
我们说的'对不起很少被人拒绝。
我们可以贪玩,任性,厌学,调皮。因为,那时的我们,总是太过单纯……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要回到小学;
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个大舞台,那些鸡毛蒜皮,把童年装扮的五彩斑斓。
我们在春游时买一大堆零食,围成一个圆圈,谈笑,打纸牌,做游戏。我们认为,水是一种无杂质的东西,友谊也是如此。
我们用笔在彼此手臂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最后鲜血淋漓。我们也变态的认为很快乐。
我们天真的因为讨厌一个同学的行为就往她床上泼水。我们被记过了,名字写在那个黑板上。于是我们懂得了要对自己做的一切有所承担。
我们会在下雨天跑出去踩水,我们拉小集体,我们在夜晚讲悄悄话,我们走家串门,我们大声唱自己喜欢的歌…………
那时的我们,什么也不会担心。我们没有太大追求,我们很安于现状。
可是,故事的结尾很简单,一个句号。
如果,一切还可以从来,我要选择拥有你们的日子。
那个长满爬山虎的操场,那个24人的寝室,那个樱花飞舞的校园。都是我离开时忘记说再见的角落。
我们在上课时偷吃东西,睡觉,看课外书,听歌,一起笑过。
我们会因意见不合而吵架,说好不再理对方,第二天又握手言和。
我们会在晚上漫步操场,讲那些属于自己的秘密。
我们会把肩膀借给彼此去哭。
我们一起打抱不平,一起为一部青春小说悲惨的结局而感叹不已,我们分享人生心得,谈自己的理想与将来…………
我们爱用大人的规则玩着小孩子的游戏,。
我们还是长大了吧。回忆也许美,可,它终究是回忆。
有时,我会抱着一个大洋娃娃望着天空发呆,将往事边成电影一幕幕回放,不由得很感动,甚至泪流满面。自己也觉得好笑,为什么要怀念过去。
忘记,到底是忘还是记。
怀旧的那些事还不是都走了。回不去了。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在收录干校子弟忆旧文章的书籍里,有许多帧他们与父母叔叔们一起劳动的珍贵照片。由于当时数码技术还没有问世,一般照相机的像素较低,这就影响到了它们的清晰度。加上这些老照片,少说存放了50年,因此难免模糊不清。
《五七干校在信阳》(上)第157页的照片上,是六七个_子弟(女孩子)在脱坯烧砖,158页照片是师生砌砖盖房,159页照片是小学生割麦。该子弟学校教师王怀倜解释说:“1971年春天,干校领导终于决定,在霸王台自力更生建五七中小学。校部派了一些会瓦工的农工和五七战士为主力,全校师生一起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建校劳动。当时,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跟着瓦工师傅当小工,和泥,递砖;一部分自己烧砖;一部分去窑厂运砖。”学生们组成了搬砖大军,从干校窑厂搬到霸王台,对于八九岁、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讲,这在大人们都是重体力活。“腰累酸了,手指头伸不直了,可大家咬牙坚持”,沿路上,“会看到一队队怀抱几块红砖,蹒跚走着的学生们,个个红红的脸,汗珠满脸”。26
《五七干校在信阳》(上)第188页,收有“小学生参加‘双抢’拾麦穗”的老照片。四个扎牛角辫的小女生,身背草帽,脸色黝黑,傻乎乎笑着,拦腰抱着几捆刚拾到的麦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城市中小学生,偶遇双抢季节,会下乡帮农民收割。但干校时期的孩子,帮助双抢却是常态。连平秀写道,有一次挑灯夜战脱麦子,我们到二八连参战。因我和孙颖年龄小,被当作“灯柱子”,站在最高的麦垛上给大人们打着汽灯照亮。刚开始觉得不过瘾,但不久两条腿就站麻了。“那一夜对我来说,真是漫长!”
然而,由于受到1970年代“现场”气氛的感染,这些孩子被眼前的劳作场景激动起来了:
还有一年麦收季节,黄湖一直下大雨,麦子全淹了。整个干校的人,男女老少都上阵,水中捞麦,抢救我们的劳动果实。那一次,我们五七小战士也蹚在齐腰深的水里捞麦子,亲身感受“战天斗地”的豪情。27
当事者产生这种感受也是实情,但不乏理想色彩。假如看到1970年代的综合性社会实情,也不妨拿下放干部郭小川和回乡青年莫言不同的亲身体验作参照。
郭小川说:在干校劳动,比战争年代还艰苦。那时候没要求干部们都这样。他在致女儿家书中写道:“昨天,我第一次下水田劳动,在水里滚了一天。今天休息,浑身酸痛,头部发烧(是晒的,这里的太阳已经很灼热了)。”又说:“这里忙极,每天要到十里外的湖中水田劳动,经常泡在膝盖深的沼泽中,到晚上还不断开会,所以一点时间也没有。”“下雨时又冷得厉害,脚上时常被菱角刺伤或碰伤,我的伤没有断过(别人也是如此)。晚上也要上点药,包扎一下,以便第二天继续下水。”28
出身山东农村的莫言,记得家乡每年发洪水,全村壮劳力都上河堤抢险,孩子却在家里逍遥自在。在他记忆中,只有洪水滔天、像千万个马头一耸一耸地急速而过的印象。这个场面,被写进《丰乳肥臀》开篇部分。洪水过去,他听到远远近近的田野里“蛙声一片”。因此,一篇文章记录了莫言的切身感受:“该村庄以前叫三份子、三份子荒,解放后改名平安庄,现称平安村。当时地理环境荒寂,夏季洪水经常泛滥,每年水退后有上万只青蛙鸣叫。”29
《五七干校在信阳》(下)第576页,内有一帧下放到一机部罗山五七干校三位男知青的照片。跟上述中小学生不同,他们十六七岁,接近于成年。身穿笨重臃肿的军棉袄,下面是军裤,前面一个还满不在乎地把腿岔开。背景是积雪的五七干校原野、场房,及一条寂寞的村路。即使是夏季插秧,他们也不像中小学生叫苦连天,而用的是一种戏谑式的口吻。他写到插秧时遭遇到的蚂蝗战:
插秧倒不算太累,但是蚂蝗太多。蚂蝗咬人不疼不痒,一点没感觉。等它吃饱走了,伤口还不停地流血,招来更多的蚂蝗。蚂蝗像牛皮糖,很有韧性,放在手里搓,它就缩成个团,像个栗子,放在地上它又变长了。每到休息时我们就玩蚂蝗,玩够了再全部处死。30
余 论
由整理的忆旧文章可知,当事者对离京去干校、借读和就读、好人与坏人、和大人一起劳动的反应不一,因此对那年代的看法也会不同。
但这些“六七十年代的眼睛”,为我们记录了五七干校孩子们的真实状况。从北京到咸宁和信阳,不单是社会空间的整体南移,还浮现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形成于一场社会危机之中。冀望一次革命能够缩短东西部、城与乡、干群的距离,事实证明纯粹是书斋里的方案。而事实上,人口搬迁、知识者下沉底层引发的动荡、裂隙、痛苦,许久许久都难以止息,20余篇忆旧文章即是佐证。
可惜的是,鉴于“六七十年代的眼睛”由于年龄、经验、社会教育所限,顾准对徐方这个15岁小忘年交的忠告,在忆旧文章里不曾出现:“你千万别相信这一套,一个民族不读书是注定要灭亡的,可我深信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将来有朝一日国家需要有知识的人去建设。到那时谁有本事谁上,你若没本事就太可悲了。”31顾准洞穿历史的箴言,至今都在耳畔回响,虽然新时期已检验其真理价值。
尽管如此,“六七十年代的眼睛”仍然留下了弥可珍贵的历史史料。这是整理掌故的意义所在。正因为有局限,才需要研究者将其修建、弥补。文献整理者的工作,不只是技术性的修复、挖洞和维持历史原貌,也还有由此推理出的对今日稍微有用的东西。
“六七十年代的眼睛”毫无疑义正处在历史低谷,处在一个顶多属于平均线的水平,但那是1970年代大多数人的水平,也即我们当时的水平。由于它的低谷状态,才促使人们警醒,为什么许多人一直处在蒙昧无知的精神状态。当然,它在新时期又被拉升了回来,然而不能由于拉升而轻易忘却,过去蒙昧无知状态的真实存在。
似可庆幸的是,他们当时还是八九岁、十二三岁的孩子,毕竟从根本不了解,到一步步地接触了社会。纵观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没有任何一代人会这么早熟。因此整理,也应包括这种历史之理解和同情。由此,说“六七十年代的眼睛”是一本历史的奇书,是不为过的。
注释:
1 1969年至1977年间,在信阳专区潢川县、罗山县、息县、淮滨县和信阳县等五县,中央和_所属部委创办的干校多达20所,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它们是_、总工会、一机部、七机部、_、外贸部、邮电部电信总局、国家科委、外经委、对外友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等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统称“学部”),有2000余名研究人员和干部,先后在罗山、息县和信阳明港下放落户。文学所的俞平伯、何其芳、吴世昌、钱钟书和吴晓铃等老先生,也随队来此地。
2 以上搜集的24篇忆旧文章,选自李城外编《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上、下),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下),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下放咸宁、信阳五七干校子女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此说是“初步整理”。此外,不是所有子弟都随父母南迁,也有人随家中老人留京,或委托亲属邻居代管。
3 9 朱传荣:《干校转学记》,《向阳湖纪事》(下),李城外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第415、416、418—424页。
4 14 24 31 徐方:《干校杂忆》,《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371—374、401、402、380-381页。
5 当时,下放干校的国家各部委及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都在信阳设有联络站。它们充当接送单位来往人员、购买物资产品的任务。俞平伯曾回忆过,他刚从北京到信阳时,住在联络站招待所的情形。
6 21王耀平:《孩子眼里的五七干校》,《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564-565、567页。
7 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一书中每叙述一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后,都以“寅恪案”作为注解,笔者亦采用此形式解读干校孩子的文章。参见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8 回忆者是中国作家协会涂光群的妻子杜贤铭,她曾参与创办干校的向阳湖中学,教几何和代数。《忆向阳湖中学》,《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下),李城外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第197—199页。
10 11施亮:《没有水的湖》,《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下),李城外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第346、348页。
12 18 刘晓如:《小五七战士回忆干校生活》,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五七干校在信阳》(上),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194-195、195页。
13 吕争鸣:《干校——我童年的家》,《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194、195页。
15 26 王怀倜:《_五七干校五七中小学二三事》,《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158、157-158页。他1969年在子弟中小学任教师。
16 27 连秀平:《我的黄胡岁月》,《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191—193、189页。
17 19 30 陈向阳:《往事追忆:五七干校》,《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576、583—584、582页。
20杨静远:《“五七”路上向阳花》,《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下),李城外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第418—424页。
22 应旗:《永恒的眷恋——罗山岁月》,《五七干校在信阳》(上),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豫内资信文广新审字(2014)第016号,第572—574页。
23 郑苏依:《三见爸爸臧克家》,《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下),李城外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第402—406页。
25 陈敏之:《顾准的最后十年》《送别》,《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375—411页。
28 郭小川1970年4月21日、5月1日、5月31日致女儿郭岭梅、郭晓惠的信。参见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253页。
29 参阅拙作《生平述略——莫言家世考证之一》,《南方文坛》2015年第2期。
十几年前的某晚,我请华裔美籍学者奚密教授在北京海淀桥南侧的新一元酒店吃饭,席中有32 洪子诚教授、臧棣教授和姜涛教授。饭后我暂离众人,欲驱车回家。隔着昏暗的树丛,隐约地听到洪子诚教授跟奚密说,程光炜是一个知青。我认同他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看法。他可能不知道,我还曾是一个干校子弟。
六七十年代作文素材高中
我喜欢问天,问海,问门前苍茫的落日,那些刻在石椅上的岁月,能否开出天荒地老的森林,天荒地老。
——题记
记忆中的故乡,有青草湿漉漉的芳芬。门前的那条小河,流淌着我们如银铃般的笑声。卷起粗布的裤管,带上一把从家中偷出的勺子,齐齐下河。只要把勺子放在河中的小石子上,就准有成堆成堆的鱼儿游进来。将鱼儿把玩了好长一段时间,再齐齐将它们放入河里。鱼儿不怕我们这群小鬼头,而我们这群小鬼头也日复一日地从小河中找到乐趣。
当年的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昔日的伙伴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忧虑。远离故乡在嚣闹的城市里找不到“宁静以致远”的境地。那么,回故里吧,望一望满载欢乐的岁月。满怀欣喜的我,找不到欢快的鱼儿,找不到银铃的笑声。只有大人斥喝小孩“别往那条脏河去”的声音。我开始怀疑,记忆中真有那么条小河吗?一日,我在整理旧东西,一张早已发黄的照片缓缓飘落,很沉闷地跃上我的心头。我开始了我的缅怀,开始了我的感伤,开始了我的吟唱,开始雕刻亘古的岁月。
那些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忙的拔节。城市里的木绵覆盖了所有的苍穹。
站在城市中央,抬头看见Beyond的光辉岁月。这个代表时代精神,为一代又一代人鼓舞的团体终于含泪向人们告别。那些《_二十年》的《光辉岁月》从此在人们的怀念中隐退,只有那些经典被人们轻声吟唱……
抬头望天,只是阳光太甚,我看不清他们离别的'模样。我听见自己无限感伤地说:只剩怀念!
就这么漠然地走着,老屋坍倒的声响,轰然撞击我苍白的记忆。呻吟着的小草,枯萎的花朵,我无能为力,只能落荒而逃。
城市的尽头,还剩一座老屋。明天,或许下一秒,它也荡然无存。那么,漫长的人生路上,生硬的建筑物,叫嚣着的音乐,人工化的住宅,该如何让我休憩?我有_气就这么一直不停?我拿出照相机,“咔嚓”下涉临危机的老屋,泪水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开出了花。
流血的疮伤,总有复合的盼望。而心中永不肯愈合的,是那不流血的疮伤。望月,流沙,只剩下我不朽的怀旧。
六七十年代作文素材高中
还记得上午第二节下课时,我们几个同学就在校园里漫步,踩着季节里的落叶,迎着明媚的阳光,畅谈许多事情,谈理想,谈历史,谈_……听着鸟鸣,听着广播里的音乐,仿佛是在为我们的青春而歌唱,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宁静、惬意的美妙时光,日子就像醇香的酒,让人心旷神怡。看着那时蓝得几乎梦幻的天空,以为这就是永远,像一幅色彩分明的油画,让人陶醉。我们就像操场上那些郁郁葱葱的树,各自撑起一片天地,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青春拔节生长。
最喜欢傍晚时分,在操场看那些老师打球,一派热闹景象。我总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双杠上,看那些年轻老师矫健的身姿,他们充满了活力,这让我一度有个想法:将来如果能成为这里的老师,该有多好啊!有时候,就呆呆地坐着,想着些奇怪的问题,任时间漫漶而过,真是奢侈又纯真的年代。听着球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很舒服,很贴心,感觉生活多么美好。学校,成了我那时的乐园,那里的气息,刻进了我这一生的记忆。
如今回忆起来,有种摇曳多姿的感觉,就像花儿在风中摇摆。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一切都笼罩在金色的温暖中。许多记忆碎片就像凋零的花瓣,已经被风吹走,零乱地散落在天涯,我只是偶尔能捡拾到其中的一两片,但更多的记忆,已随风而逝。可它们有时又会来临,带着美妙的.姿态,每一个都闪着璀璨的光芒,就像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轻盈,绚烂。这种感觉是幸福的,长久地沉浸其中,会以为自己还是那青春飞扬的少年,往事更加清晰,分不清现实与记忆的界限。节奏舒缓,有些慵懒,有种午后的味道,有种轻轻荡漾的感觉。就像一首老歌,浅浅吟唱,有着浓浓的深情,像咖啡一样,浓得化不开。
怀旧,只是一种情结,并没有多大力量,但能够给我们美好的心灵历程、情感历程,并且让我们重温往日时光。怀旧,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它使我们的人生更完整、更丰富,同时也告诉身处现在的我们,不要丢了过去的美与好,永远要在内心为那些美好的东西留个位置,即使现实里永远不会再出现;但它却能像一缕温煦的光,照破无边的黑暗,驱逐寒冷与苍凉,即使是沧桑,也能让沧桑染上一丝温暖的色彩。
六七十年代作文素材高中
何时开始喜欢这种怀旧的感觉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忽然间发现自己很喜欢古老的树,陈旧的老屋,泛黄的照片。其实也好笑,刚见世十几年的我,边开始煞有其事地怀旧,是否为时过早?呵呵,我也不知道。
古典感的爱,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地存在。黑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纯洁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犹豫,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无私心,仿佛只为了信仰而存在。
爱情仿佛只是瞬间的幻境,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小时得毫无踪迹。后来,终于在无限的惆怅中明白;浪漫只是一个过程,一个现在进行时,不能永恒,所以,我就把那片刻的浪漫叫做“旧”。经历过,但是抓不住,只能经常地去怀念它。
怀旧,看着这两个字,听到它们的读音。我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触,有点伤感,有点激动,还有一点亲切。
在一个下雨天,一个没有目的地走着,感受一下悠闲与惬意,想想往事,开心的或是不开心的,着可以是怀旧的;独窗前,一杯清茶,一本书,便可以串成一串串浪漫的古典情怀;有时什么都不做,就这么躺在床上,静静地回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现在还好吗?不管未来怎样变化,我会永远珍藏这段只属于我们的童话,这也算是怀旧吧!
忘记也好。忘记,以次来作为我们对时间的纪念。在我们告别之后。我会慢慢的。就会忘记你的.脸。想不起来。忘记身边的这张脸。在暗中看过那么长时间的一张脸。以为会记得,却原来依旧在遗忘。不断地消磨,退却,直到化为虚无。你要回到你的生活之中。我要面对我真诚的无可抵消的沉默。哪怕她们仅仅只是回忆。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去秋至,日落日出,月圆月缺。生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随之而来,生活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旧事,许许多多的回忆,有好有坏,却也真真切切。时常想想,时常多点成长的经验。
怀旧的空间没有孤独,怀旧空间给予我灵感,我喜欢怀旧,喜欢它那种古朴而纯真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作文素材高中
瑙鲁被称为“短命”天堂。
这里位于一个美丽的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小岛上有着取之不尽的鸟粪资源,年输出的纯收入高达9000多万美元,在这个小岛上生活的人无须工作,每人每年享受政府发放的35万美元零用钱。岛民们生活极度奢华。
这种养尊处优,舒适安逸的生活,不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简直像天堂一样。然而就在这里,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的发病率,高居世界之首,有37%的人患有糖尿病,全岛只有的人能活到60岁,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
17、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爱的书“秉烛夜游”。
18、当汉字载负起厚重的中华文明时,它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别具风韵的一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平平仄仄的音律跳跃的是“字字敲打得响”的灵动;“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独特的回文诗吟咏的是一唱三叹的精妙。“大江东去”的开阔,“海棠依旧”的含蓄,“山抹微云”的感伤,“关河冷落”的凄凉,仿佛世间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
19、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生自有悲与欢,人生自有离与合,人生自有甜与痛。书中自有酸甜苦辣,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哀乐。书中自有少年五彩的梦,书中自有中年朴质的影,书中自有老年夕阳的红。
20、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磐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以上部分高中语文素材积累摘抄,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高考即将来临,同学们都非常关注今年的作文部分吧,下...
高考即将来临,同学们都非常关注今年的作文部分吧,下...
高考中热点素材有很多,想要好好掌握,平时需要多看多...
高考作文离不开作文素材平时的积累,考前多记一些作文...
有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写一些关于名人事例的...
高考即将来临,复习范围越来越小,复习的脉络越来越清...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这时间紧迫的高考季中,一分一秒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每次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哀声一片?所...
同学们,又一年高考冲刺的战役正式打响,相信大家都在...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积累出来的...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
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
幸福的脚步近了。幸福在草丛中做游戏;幸福在花朵上睡觉;幸福在小河里游泳……幸福可以留住吗?
——题记
春天,鸟语花香,大地被春风妹妹吹醒了,在那儿做健美操呢。小动物们也都起来了,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爬一次山呢?
于是,我来到一座绿油油的山脚下,正准备爬上去,忽然我看见了一朵别致的野花,心情开始愉快起来了。
我似乎是历尽千辛万苦地登上了山,我惊呼:天哪!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这里简直就是个人间仙境。
看!春姑娘正在用娇嫩的小手摸着桃树呢,不一会儿,桃书开始冒出了新枝,并且那上面一个个粉嫩小花苞钻了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半开,有的早已争先恐后,含苞待放。
瞧!那小河早已冰雪融化,可爱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将自己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看小河边。一棵棵优美的柳树正在那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根根柳条伸向小河,仿佛想叫几条小鱼出来玩,一丝丝,一缕缕,多么温柔、多么快活啊……
听!那一声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唤醒了大地妈妈,小花小草全醒过来啦!
继续往前走,是一片绿地毯似的草地,一片绿油油的,我踏了上去,全然忘却了身边的一切事物。在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地上,开满了一颗颗小巧玲珑的野花,别致的景色更加令人陶醉,让人难以忘掉它们的妩媚与绚丽……
我躺在草地上,双手张开,摘几朵野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任小草肆意搔痒着我的脸颊,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许,这就叫做“捉不到的幸福”吧!
幸福原来是拥抱大自然,它这个调皮鬼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快去捉它吧……
摘一朵小花,看一次美景,听一次鸟鸣,这就是幸福……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人贵在自知”是中国的一句古语,意思是: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是难能可贵的。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的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当我们身披撒满阳光的羽翼,置身于青春的驿站,以一腔彭湃的热血,用迎接太阳的双手,去推开那道光明与希望之门时。于是所有寻找青春旅程的结束又成为一种新的开始。
青春之旅使我们有了太多的追求,找寻与体会青春岁月的光芒,成为心中一种誓言。我们无数次背负着理想,伴着子夜的钟声出发,去追寻属于青春的辉煌。也许我们还一无所有,也许青春之路还很满长,更也许前进的道理上会充满坎坷与荆棘。但我们能以理想为经,以行动为纬,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跋涉。
: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盼望用犀利的目光将天空钻出蔚蓝,让激动的心似利箭般射穿无尽的苍穹,射向高高远远的宇宙。盼望所有同我们一样找寻青春年华的旅人,身背行囊,朝着一个遥远而圣洁的目的地,虔诚地去朝拜,直到坚守到生命最后的时刻。
青春的呼唤,使我们远足的信念在心中牢牢扎根,脚下的追寻之路似草一般疯长。我们吹着青春的号角,不顾一切地翻山越岭而去,并且一如既往向着目的地进发。犹如鱼儿恋水,生命的绿色追赶太阳般执著。
寻找青春的家园,我们别无选择。当我们用辛劳的汗水和彭湃的热血铸成一种理想的文字,去记载或表述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追求时。所有经历过的磨难都似纷纷扬扬的雪花般落入泥土。
曾几何时,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因为青春的呼唤,使生命的长河过早地澎湃?以至撑起飞翔的翅膀去冲击风雨雷电。是不是因为青春的呼唤,使盛开的理想花朵固守在生命的岸边点缀?以至绽放鲜艳之色去成为人们眼中一片美丽的风景。
不可念及许多言不由衷,其实青春之旅许多是涉舟而来,又随波而去。犹如远征的驼队,牢记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遥远,摇动叮叮当当的驼铃,就知前方的路程无法丈量,穿越的过程便是追求的证明。
希望的钟声敲响着黎明时空,相信每个早晨的阳光会使天空灿烂。相信青春的灯火正亮,定会照亮有志青年不懈的追求之路。
让我们携起手来,披着阳光穿行岁月,加快青春的脚步,去点亮挂在心头的那束理想之光。用挚爱的情怀去高歌一首青春之歌。
同学们,你们对“话题”并不陌生吧。可是“话题”就是作文的论题吗?如果认为两者一样就错了。“话题”是 人们谈话或者描述、议论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来。因此,话题不完全等同于某一个论题,也不等于描写对象本身。尽管一个话题里包含着某一论题或某一描述对象本身,但它们不能直接和话题画等号。
六七十年代作文素材高中
年龄大了,就会怀旧。所以在我们眼里父母常常背时,老师往往保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们没有年轻过、飞扬过、冲动过吗?而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变得那么背时保守?会不会也像现在我们烦他们一样被我们的子女烦头脑冷静的时候,想起会有这样的结局不禁悚然一惊。
记得德国人说过:一个人年轻时候不激进,是没有良心;年老时候不保守,是没有大脑。中国也有句谚语:人不风流枉少年。可见年龄改变性格是个规律。岁月流金,苍茫的月下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他回想昨夜的星辰,而你的`明天是他的昨夜。秦时明月与今同,汉关万里成废土。沧桑百变无可寻,只念当年李将军。一个人的魅力来自活力,也来自阅历。一个民族的魅力来自强盛,也来自传统。没有长城和故宫,北京无非是一块风扬沙尘的黄土;没有东坡和乐天,西湖就成为与其他湖没有差别的一汪绿水。从欧洲回来的人每每感叹人家保存得完美的小镇,古旧的石头房子,清洁的鹅卵石路面,郁郁葱葱的老树,使人感觉到时光缓缓地流逝,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沉淀,一层一层地积累。行走其间,发思古之幽情,想着我们的生命就这么在人类中延续着,心里会陡然觉得自己的珍贵。
小时候常常笑话祖母的一些落后举动。比如她会在每餐前打起一碗饭供着,说是要感谢上天让我们不饿着;她会细心地把有字的纸和垃圾分开,说要敬惜文字,让我们读书有灵气些。而现在,当我们挥霍着粮食,疏离着文字的时候,上天就在不知不觉地惩罚着我们。每一条水系都被我们行走时扬起的灰尘污染,蓝天皓月果真只留存在唐宋的诗词中,当每一座城镇都变成一式的水泥森林时,我们还能辨认出自己的家乡吗?我们是行走得太快了,为了轻松,丢弃了许多许多本该随身携带的宝贝,疏忽了沿途的绿树和清泉,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这么着急地赶着,原来是走到了荒原。
当然,得与失总是相伴而行的。猴子抱着一堆玉米棒子,随走随丢,最后拿回家的只是那么几根。猴子不会反省,人类必须思考。泰戈尔说过,越谦卑,就越接近伟大。基督则说,如果不变成小孩,想进天堂就好比骆驼要穿过针眼。西方有人认为要拯救人类,药方在三千年前的孔夫子那里。那一轮照着人类行走了千万年的明月,你可知道我们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