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犹斗的成语故事
提起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不能不说山西。绵延了上下5000年的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传承从未间断。传说中,山西既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主要生活居所;也是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创辟文明之地,还是唐尧、虞舜、夏禹三代圣王建都的地方,更不用说其他众多的神话人物如蚕神嫘祖、农神后稷、狱神皋陶、乐祖师旷以及蜚廉、造父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他们的事迹便浓缩成脍炙人口的成语保留下来。
比如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在古代典籍《淮南子》《山海经》《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等中都有记载,千百年之下,已经成为中国人探寻生命本源时的一种既定观念。
安志伟说,在山西人看来,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临汾,如果你去过洪洞县的侯村,便会发现村里有娲皇庙、娲皇陵,不用说祭奠的就是女娲这位老祖母。据说,女娲曾在此地炼石补天,至今庙前还遗留着一块石头,村里人说那是一块补天剩下的石头,而村里不少古旧的房子,一座座墙基都是用五颜六色的石头垒的,这就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依据吧。所以,“炼石补天”这个成语就笃定地和山西产生了关系。
类似于这样从神话传说中诞生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补天浴日、断鳌立极、盘古开天、抟土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尧天舜日、画地为牢、洞房花烛、求贤若渴、饮水思源、茅茨土阶等。山西的神话传说是中国成语文化的一座宝库,它惊艳的绝代风华让山西这块土地更加瑰丽多彩。
贞子开头的四字成语
【成语】:
困兽犹斗
【拼音】:
[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释】: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尚且。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搏斗。比喻身处绝境仍要拼命抵抗。
【出处】: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举例造句】:
这个歹徒困兽犹斗,与警察经历一番对峙后,才终于束手就擒。
【成语故事】:
“困兽犹斗”这则成语的困兽是被围困的野兽;犹是还。比喻在绝境中的失败者还要挣扎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降了楚军。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声,过了一会,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就跪前一步说:“末将罪该万死,现请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文公面无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问文公:‘既然击败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文公说:‘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无法挽回败局,只得收兵。但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气啊!困兽犹斗,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来报仇的!’直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如果说楚国被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大夫别说了,我懂了,我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这样,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
于是,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
贞子开头的四字成语
山西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山西历史事件,其中围绕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所诞生的诸多成语都比较著名。
从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到战国初年三家分晋,晋国跨越西周、春秋、战国,长达660多年。东周、春秋时期强国如林、群雄称霸,晋文公开创的晋国霸业长达一个半世纪,占据295年春秋时期接近一半。波澜壮阔的晋国史形成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就是出自晋国晋献公统治时期。当时,晋献公想扩充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灭了虢国。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给虞国国君送去美女珍宝,请求虞国借一条道给晋国。晋献公派兵经过虞国灭了虢国后,班师回朝的路上,顺便就又把虞国也灭了。
就在晋献公请求借道的同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对虞国国君说:“虢,虞之唇也,唇亡齿寒,晋今日取虢,而虞明日从而亡也。”意思是说,虢国与虞国,好比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晋国今天灭了虢国,明天可能灭的就是虞国。虞国国君没有听,最后果然应验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便由此而来。故事的发生地——虞国,大概位于今运城市平陆县北部;虢国,大概位于今平陆县南部及三门峡一代。
而在晋献公扩张的过程中,除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垂棘之璧、屈产之乘、虞公拒谏、马齿徒长等一连串成语故事。
此外,在晋国历史事件中,还诞生了很多厚重感极强的成语,比如,和叔虞其子燮父有关的“君无戏言”;和晋惠公、大臣里克有关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重耳有关的“_之好、割股奉君、受飨返璧、晋文义赏、贪天之功、表里山河、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宾至如归”;和晋灵公时期史官董狐有关的“董狐直笔”;和晋景公时期大臣士贞子有关的“困兽犹斗”;和晋景公时期大夫伯宗有关的“鞭长莫及”;和晋景公时期晋军元帅栾书有关的“从善如流”;和晋景公有关的“病入膏肓”;和晋悼公时期的大夫祁奚有关的“祁奚之举”;和晋悼公时期的晋国大将荀偃有关的“马首是瞻”;和晋平公有关的“楚才晋用、炳烛之明”;和晋昭公有关的“数典忘祖”;和六卿之一的范氏有关的“掩耳盗铃”等。
等到战国时期,三家分晋,韩、赵、魏在战国七雄中占到三席,是许多战国历史事件的主人公。光一个赵国,在其末年,就留下了“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廉颇老矣”“纸上谈兵”“胶柱鼓瑟”“鹬蚌相争”等一系列连高中生都明白的成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