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x;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大学生创业的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大学生生存挑战的活动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就好比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财源滚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在人类的生活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市场有无限的潜力,也就是需求会无限增大。我们都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非常简单的就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的奶酪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我们在社会上所握有的筹码是不断变化的,不更新就会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会变质。所以这提醒着我们随时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创业理想。但是在创业道路上,作为大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盲目乐观,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此外,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再者就是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就我个人观点,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尔盖茨。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用一个比喻:火焰与海水。火焰象征着热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征着广袤无边、深邃而又冷酷。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会有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我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大学生创业总结报告范文
为落实我校创建综合性应用型特色名校的战略,提高大学生人生规划意识,锻炼学生规划、实践能力,特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一、大赛主题
主题:规划人生 成就未来
宗旨:普及规划知识,提升职业能力,打造优质人生
二、大赛分类
设立两个类别的比赛:一是以选择具体职业就业为目标的职业规划类,二是以创业为职业目标的创业规划类。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大赛组织
策划主办单位:招生就业处
承办单位:教师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协 办: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
潍坊学院大学生ceo成长俱乐部
潍坊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网络支持: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自我鉴定网
五、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自XX年7月初启动,分职业规划类(简称a类)和创业规划类(简称b类)两个类别。
大赛分赛前指导、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阶段。
(一)赛前指导阶段(XX年7月8日—9月20日)
组委会将在赛前组织二级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指导技能,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大赛的整体水平。指导学生在暑期开展职业、创业探索实践,了解自我和社会,增强职业规划的感性认识。
(二)初赛阶段(XX年9月21日—10月20日)
初赛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
(三)复赛阶段(XX年10月25日—11月15日)
复赛只对选手规划作品的电子文本进行评选。
(四)决赛阶段(XX年11月中下旬)
晋级全校决赛选手须将纸质书面作品一式两份于11月15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
职业规划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职业角色模拟、现场答辩三部分组成,每位选手比赛时间20分钟。主题陈述可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职业角色必须现场模拟,要体现对目标职业的深刻理解,展示职业精神内涵,参赛选手必须提供对1名目标职业职场人员访谈vcr等相关材料。
创业规划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创业角色展示、现场答辩三部分组成,每位选手比赛时间20分钟。主题陈述可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业角色必须现场模拟,参赛选手必须提供对1名目标职业职场人员访谈vcr等相关材料。
大赛获奖人员名单将在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上公布。
六、奖项设置
大赛分别设职业规划类和创业规划类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成绩优秀者分别授予“潍坊学院最佳职业规划之星”和“潍坊学院最佳创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同时设最佳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部分选手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七、其他
(一)各二级学院要充分重视本次大赛,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和指导教师参加培训的推荐工作,在保证参赛面的同时注重水平,要积极鼓励有创业潜质和愿望的学生参加比赛,组织若干场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及大赛相关的讲座,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生涯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普及,同时根据本次大赛的时间要求,安排好二级学院层面的比赛,通过比赛遴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校比赛。参赛作品电子文本采用word或pdf格式,大小不能超过30m。
(二)大赛期间组委会办公室将通过潍坊学院就业信息网大赛专题页面职业规划大赛的相关通知和资讯。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将校内初赛相关动态、辅导文章、学校比赛情况总结和图文、视频通过邮箱报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将择优并作为组织奖评审依据之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总结十篇
关于网络创业,众说纷纭,有“困难论”,有“容易论”,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但对于网络创业者,要有自己的主见。
其实,没有哪里创业是容易的,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关键在于对“创业”和“成功”的理解。在网下,摆个小摊,赚几个钱,就能算成功?也能算创业?
纵观网上网下,诚心而论,还是网上创业比较容易。尤其在我国今天,物价、房价都很高的背景下,网下创业的成本已经很高,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所以,网上创业实际已经成为个人创业的最佳选择。一台电脑,“揭竿而起”!互联网已经成为最适合个人创业的场所。再说,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互联网已经呈现了无数的机遇,是网络创业的大好时光。
互联网创业成功的个人非常多,尤其许多不见经传的成功者,要比出名者多得多。
互联网创业将成为未来人的必修课,因为未来是全面的互联网时代,是连接时代,是云时代,任何事业都将与互联网有关。所以要从现在做起,打基础,懂得互联网,驾驭互联网,做互联网时代的主人。
我们认为,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应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定。如果缺乏资金,最好是先工作,再考虑创业,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兼搞创业。
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可以暂缓,但可以做一些网络创业的先期准备工作,例如对互联网进行了解,网络创业知识的了解,别人成功创业经验的了解,创业项目的考虑,网站的筹划、构建等等,在毕业后再大张旗鼓、专心致志地进行网络创业。创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为晚,因为机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创业做老板的梦想,当创业之心蠢蠢欲动的时候,你是否有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欲望呢?在梦想要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变成现实之前,面对着资金的短缺、实践经验的不足、家长的反对、老师同学的疑虑、创业与正常学习的冲突等等众多问题。
创建一个完整的公司要包括公司概况、组织结构、产权分配、市场预测、盈利能力、营销策略、发展前景、竞争对手分析、融资途径等许多细则,而且还要做实质的市场调查和足够的比较分析,这对于初入商界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它将引导初入者深入理解商业的游戏规则并学会遵守这些游戏规则。
我作为组中的一员,做的是公司的走向发展这一方面,由于准备和理解不足,也曾走了许多弯路,基于对行业的陌生,许多信息的来源只能依靠网络。那段时间,忙碌地在网上查各种相关资料,做各种整合和分析,忙的不亦乐乎。面对漫天的信息,确实感觉到了任务的繁重,同时也对信息社会的信息爆炸,对信息社会要求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人才能力的转变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天自主创业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不可逾越的界限,带着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面对创业的种种艰辛和无数不可预计失败,不少大学生还是毅然决然地走创业之路。相信这次的创业教育实训,定会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一面旗帜,掀起大学生创业的激情,给大学生创业传经指路。
勇者无畏,为了梦想的实现,即使有再大的风险也会付出实际行动。在校的大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创业计划作品无论成功与否,都已从中获得了知识与实践经验。还会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以勇敢者的行动实现创业的梦想。
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
同时,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在这次的企业组建中找到了我的定位,找到了我的目标,找到了我的梦想!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社会经验尚且不足,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领域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基于这一点,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与效果。
(一)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从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来说,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往往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一些调查工作,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技创新计划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逐年高涨。可以说,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把注意力从书本知识转向社会知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学生科研立项的质量逐年提高,研究方法不断改进
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之初,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项目感到非常迷茫和困惑,不知从何下手。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实施,通过几届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完成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相互的传授与交流,现在的学生在相关项目的选题、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等方面都越来越成熟,相关项目的完成质量逐年提高。
(三)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展,社会责任心逐渐增强
通过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领域得到不断拓展。以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为例,学生的研究方向囊括了林业发展、农村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研究课题包括了天然林立法、湿地立法、生态公益林补偿、动物福利制度、外来物种入侵、二手房买卖、小广告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调查来探究事实真相,学会使用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对社会有了一种人文关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四)学生提交的课题材料逐渐成熟与规范,培养了认真的学习态度
通过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学生所提交的课题申报材料和项目结题材料越来越成熟,学术规范受到重视,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在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较多“硬伤”,有待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
(一)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选题过大,研究难以深入
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设立的项目普遍存在选题过大的问题。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有些学生申请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研究”“湿地保护研究”“保护地立法问题研究”等课题,都是以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范围过于宽泛。学生往往认为立项题目大则容易搜集资料,研究即有章可循、相对轻松。殊不知庞大的论题难以把握,在研究时缺乏重点,只能浅尝辄止,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无法成为研究中的精品。
2.片面追求专业化,脱离日常生活实际
学生在选择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立项题目时,往往注重考虑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是否相吻合,以图在立项申请时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学生申请的课题大多与林业、环境有关,而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对实务问题也了解不多,如此专业化的选题有可能超出学生的把握能力,在其研究过程中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反而会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研究能力的锻炼产生不利的影响。
3.专业跨度过大,不同专业的联合研究难以实现
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一些选题专业跨度过大。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学生申请的有关外来生物入侵、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题目,都需要对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知识有所了解,而法学专业学生通常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和障碍,甚至于无法完成研究。虽然现在鼓励多种学科背景的学生联合起来开展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实现知识上的综合运用与融会贯通。再加上当前的相关管理制度只注重扶持项目主持人,对项目参加人没有给予太多的利益,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合作意识,难以组成团队进行联合研究。
4.选题重复较多,所关注的问题较为狭窄
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的创新性不够。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学生的选题重复性较严重,外来生物入侵、生态公益林补偿、城市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选题在每年的科技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申请中都会出现,而且在研究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新意。这说明学生的研究视野依然不够开阔,受到一定局限。
(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忽视文献研究,缺乏对现有理论的总结与梳理
在人文社科类大学生提交的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申请材料和最终研究报告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虽然在形式上学生会列出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但是实质上并未仔细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内容,更谈不上深入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共性与差异。这说明学生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严谨性。严谨是学术研究必备的条件,也是学术精神传承的要求,所以严谨性对大学生的研究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要求。
2.实证研究流于表象,难以深入
在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与单纯的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相比较,学生对实证研究更感兴趣。因为有实证资料,就可以做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方法容易掌握,分析路径也容易切入。在实证研究方面,学生采取的主要是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通常,学生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比较用心,但是在调查问卷的对象选择和发放方面往往比较盲目。例如,有的学生仅仅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这使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有失偏颇。而学生在访谈对象的联系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难度,这使访谈对象的选择受到限制,往往仅仅局限于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其他利益各方的诉求则被忽视,从而导致访谈的最终结论难以客观准确。
3.不注重方法论,忽视研究方法的使用与贯彻
以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为例,在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更侧重于传统的法学研究,而对方法论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样,在相关的法学教育中也缺乏相应的内容。这都导致学生对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研究方法的使用与贯彻。缺乏方法论的指导,研究方法不能以一贯之,则研究过程就不具有连贯性,研究成果也难以严谨、客观。
(三)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立法研究,研究内容避重就轻
以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类专业为例,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课题研究在最后的结论上大多定格于提出立法建议,动辄要求修改现有法律,或是干脆出台一部新的法律,而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缺乏深入的调查与评价。立法建议的重要性当然不可否认,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迅速实施。所以这样的研究结论最后往往流于空谈,效果无法检验,对问题的解决也是于事无补。
2.研究结论以点带面、挂一漏万
由于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选题往往过大,所以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会自行将论题加以限缩,但是为了使最终的研究结论与题目相符,学生又会将一时一地的分析推而广之,设定为普适性的经验,从而得出一个大而无当的结论。有的学生的课题研究往往仅关注影响因子中的某一要素,而忽视了其他要素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从而导致课题研究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3.一味追求批判的新意,缺乏科学的基础
在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惯常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对现实问题总是站在对立的立场进行审视。例如,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往往只是从一些学术资料出发,对现实制度进行大肆批判,并不考究制度背后的支撑因素究竟是什么、现行制度在现实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是将怀疑等同于批判,将合理怀疑变异为一概批判。批判的精神对研究者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品质,但是批判应当是经过调查分析之后完成的。如果没有自己的调查分析,没有掌握第一手材料,而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那么虽然秉承了批判的精神,但是忽略了科学的内核,也是不符合科学要求的。
三、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缺乏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受专业知识积累不够、生活阅历浅的限制,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入、对社会问题不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对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研究对象的认知。同时,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整天忙碌于上课、考试以及考研、找工作等常规性事务,而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研究中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质量。
(二)指导教师未充分发挥指导效能是问题产生的间接原因
指导教师对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指导往往集中于“一头一尾”,即对学生的课题申请和成果总结阶段进行指导,而对研究过程这一中间阶段缺乏必要的指导。同时,教师的指导内容大多局限于提供一定的思路、审查相关的材料,而对学生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进行研究的基础文献总结等缺乏必要的指导。
(三)传统的教育模式桎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说,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从小学到大学,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采取的方法都是以灌输式为主,考核方式都是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严重不足,所以不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进行拓展性思考。
(四)对科研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是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前,从学生、教师到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这阻碍了大学科研教育的整体发展。大学生往往认为,国家或是学校提供资金的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唯一表现形式,只有那些成功申请到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才有资格从事科研活动,其他人只能在门外旁观;同时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要求不过是在考试之外设置的一种辅助的考察形式。因此,大学生虽然对申请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热情高涨,但是如果未能申请成功,那么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当然,导致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可能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科研教育缺乏经费支持,使除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之外的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但对大学教育的误解、对科研教育的忽视也是不可否认的主观原因之一。
教师对科研教育存在同样的认识误区,认为科研教育是课堂之外的事情,仅仅将其等同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指导,而忽视了在平时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科研指导与训练。其实,对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重要,还意味着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都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同样,高校对科研教育的认识也仅仅是将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定位为课外活动。虽然高校在修订教学大纲时,逐渐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和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同时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挑战杯”科技大赛以及各种论文评奖等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是作为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的,其重要地位仅仅体现在活动成果可以作为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补充上。因此,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意识到科研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
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各方对科研教育重要性的忽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导致了科研活动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占据了非常次要的位置;也使科研活动的参与仅仅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专利,而不是全体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普及。这最终导致高校缺乏开展科研活动的氛围,也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质量的提高。
四、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对学生的建议
1.选题宜小,研究方法宜简,研究结论不宜夸大
大学生在初次进行科研尝试时,首先应当将选题限定在一定范围,切忌贪大贪多,因为小的选题更容易把握和完成。尤其是在实施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从普通的社会问题入手确立选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的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选题,所以容易搜集到丰富的信息资料,研究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同时,相对其他研究方法而言,实证研究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时对大学生的能力锻炼较为全面。例如,调查问卷的设计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总结与分析问卷结果、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则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没有掌握其他研究方法之前,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中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是较为便捷和高效的。此外,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中,应根据调查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恰当而严谨地做出评判并得出研究结论,要尽量避免夸大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不要过分地拔高结论的重要性。
2.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未知
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属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虽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仍处于重要位置,但其决定性作用正逐渐消减,自主学习模式已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到强调。因此,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中,应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其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观念,从而有助于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创建良好的开端。
3.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锻炼组织与协调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个体意识比较强,团队意识相对较弱,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与经验。但是,科研活动往往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因此,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中,应注重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这也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
(二)对指导教师的建议
相关调查显示,没有教师指导是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1]。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育人,教书只是达到育人目的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学生需求的相互融合。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其中应当包括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从点到面给予全面指导[2]。这种指导包括2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的科研培训,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二是专门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包括课题申请、研究过程的开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等方面的指导。
(三)对学校的建议
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以及学生从中小学教育阶段沿袭下来的被动式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应当通过从书本知识讲授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大学应当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阶段中的转折性地位。大学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职业训练场。在这里,学生需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完成转变,而大学则应对学生的这些转变发挥推动作用。
2.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中融入科研需要
高校应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中考虑学生的科研需要,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空间。大学生科技创新需要解放思想,同时也需要解放时间和空间[4]。过多的学时和学分要求容易使学生疲于上课、疲于考试[4]。因此,高校应适当减少总学时和学分的要求,重点减少课内学时和学分,扩大学生学习的自和选择权,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4]。
3.改革考试制度,以适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在考核方式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手段,以激发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动力。笔者认为,利用平时成绩来调整学生考试总成绩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但是平时成绩不应以出勤率来认定,而应结合学生的发言、讨论、提问情况以及课外论文的完成情况等予以评定。另外,笔者认为,应当提高结课论文写作在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效用。对文科学生而言,4年的本科学习中总有几门课程是以撰写论文作为考核方式的。如果每一次都能够充分利用结课论文的完成过程进行发现和总结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那么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有益的。可惜的是,当前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师往往将其单纯地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而学生也只是将其作为拿到学分的一种手段。这使结课论文仅仅成为学生通过课程考核获取学分以及教师评判学生课程成绩的一个工具,丧失了其真正的运用价值。
4.改革教师的评价体制,以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在建立一个项目之前,问问你的内心,你想从这个大创项目中得到什么?你是否可以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是否可以平衡学业+项目?是否在学业或者其他竞赛中获奖,可以让别人信服的气魄?
是学分?是经验?还是只想有事情可以做?是奖金?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你的形象,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这里没有最优解和我的建议,毕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想得到什么。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赛课计划实践创新因材施教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那么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 开展“赛课计划”项目的重要意义
(1)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提升在校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赛课计划”项目中参赛的学生面广,他们在参赛和训练过程中彼此切磋、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架起师生沟通桥梁的主要渠道。学生是专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但同时专业教师也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主体。“赛课计划”项目使专业教师真正融入学生,拓宽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同时,对于专业的教学大赛,可以架起师生沟通桥梁,提高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专业威信。
(3)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对传统学习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改革尝试。各级各类的竞赛项目都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高度凝练,而对于每位参赛选手而言,是不可能对各科知识都是非常熟悉的,这就要求参赛前进行竞赛项目的各类培训,而培训的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学习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尝试。
(4)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大多数竞赛试题的综合性,要求多个人共同组队才能完成,且每个成员都是缺一不可的。根据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强调成员的默契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我校每年都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将前几届的创新作品一一展示于广大师生,以往参赛选手的优异成绩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深刻影响了广大的在校学生,带动了广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激情,促进了周围学生更加自觉地努力钻研,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实现创新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和学术氛围,推动着校园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此外,大学生中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在其他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推动了精品课建设与学科发展、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
2 开展“赛课计划”项目的创新模式探索
重庆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那么,当前在学生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上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赛课计划”项目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形成以下具体模式:以校内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依托,按照“氛围营造、科研训练、竞赛突破、激励保障”的基本思路,以课带赛,以赛促课,使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相关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应用能力。同时,对于竞赛项目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竞赛内容应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创新性,选题要有一定的分量和难度,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学科和专业培养方案,也可以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项目。学生的成果一定要有作品,作品形式可以是产品实物、样机模型、研究/技术报告、设计说明等。“赛课计划”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且参赛的学生人数不能低于300人。学生参与人数在300名以上的项目,学校将给予每个“赛课计划”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3 实施“赛课计划”项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我校 “赛课计划”项目已经开展了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出现很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活动,根据我校现有的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经费、师资设备、场地等各方面问题,致使发展规模和综合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缺乏创新。面对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赛课计划”项目,目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因其过于陈旧,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2)竞赛经费不够充足。面对竞赛规模的日益扩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已是各高校开展该活动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3)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受限。尤其是“赛课计划”项目活动中的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以及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4 建议和思考
(1)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体系要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结合各专业办学情况和相关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以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为导向,系统设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体系上突出行业性、独立性;内容上实现模块化、层次化。进一步为“赛课计划”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认真听取了x老师富有激情且贴切实际的讲课,也着手完成了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除了有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了解如何把握商机和选择创业项目,还给我们分析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当前的创业环境和企业家应具备的创业精神;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村官通过发明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新价值的过程。
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同时,大学生村官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于是针对xx老师的讲解,对于成功之中个人所需的几点素养能力,我思量为以下几点。
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要想创业,并且取得成功,前期的打算一定要充分,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前期的打算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的选择取决于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第一,我们必须思量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各方面的能力,看自己适合经营什么样的项目,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是其他之类。这个是最基本的前提,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熟悉自己,惟独先熟悉自己,才干更好地熟悉其他事情,才干准确地把握创业的脉搏。
第二,在确定创业项目方向之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利用环境优势,进一步来明确我们的创业项目。那么,如何才干做到真正地利用好我们的环境有时呢?首先我们得发明优势,比如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还有人脉关系优势等等。其次就是根据这些优势点,来进行我们的创业了。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创业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许多事情,涉及方方面面,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处理解决,有可能是很繁琐的小事情,也可能是关系创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我们惟独不怕繁琐,不畏艰难,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们才干成功。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丝不苟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就是一种成功。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 高等教育 创新 大学生
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2007年,该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在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概况和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借鉴作用。
一、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概况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2003年以来开展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的。截止2011年末,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五批,批准确立资助项目2169项,其中部级项目448项,参与学生14000多人,资助金额近800万元。立项项目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全校35个学院均有立项。立项项目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形成交叉学科课题,如在2010年立项的部级项目中,交叉学科占17%。
截止2011年底,立项项目共结题1185项,优秀项目67项,取得显著成果。如,首批结项的34个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2项,其中《Sr-Sb复合变质对Mg-Si-Al合金中Mg2Si生长形态选择规律的影响》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论坛上,吉林大学提交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4项,并有2名参与学生被选定在学生论坛发言。
二、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配套政策,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学校设置了两级组织机构,实现分层管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35个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2008年4月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详细提出了项目申请、立项、运行、结题等各环节管理措施:学生申报项目,实行逐级考核立项制,先后通过院、校两级答辩评审;项目运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导师积极督促研究开展,院、校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学生申请项目结题,参加院、校两级结题答辩会,严格结题鉴定。
(二)提供多重保障,有效推进计划
一方面,为保证项目指导质量,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且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项目结题后,为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学术成就卓著的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项目指导。据统计,在2007-2011年度的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中,448个部级项目有指导教师477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322人,占,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94人,占,讲师及工程师61人,占。
一方面,确保资金投入,提供实验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配套支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资助。同时,实验室对创新项目无条件开放,保证学生自由实验。对需要跨学院利用实验条件的项目,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学校直接参与协调免费为学生开放,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三)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为扎实推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深入开展,营造校园创新实践氛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包括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师生座谈会、专家系列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等。如,截至2011年底,全校共组织规模不一的汇报会200余场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DIAN团队”指导教师刘玉教授等为学生做了专题报告。
同时,为了及时总结计划取得的成效,推进计划的深入开展,在校园中广泛征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并已集结出版《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项目成果集》一、二两集;特别优秀案例推荐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征集办公室,进行示范推广。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教材建设;选用;编写
大教育家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是后世儒家弟子学习的基本经典,而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纂的《论语》,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体现。正是这些自成体系的教学材料使儒家教育蓬勃发展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仍方兴未艾。可见教材在教育中的价值。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学生学习之托,教师施教之据[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优化学科平台课程体系,理顺和明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2]。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和师资、实验室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教材建设,以适应多层次、多目标、多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类教材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多年来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类教材的使用,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教材覆盖面不均衡。有些方面的教材十分丰富,可供选用的空间较大。这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选择更好的教材很有益处,但是过多的教材资源不仅本身是一种浪费,会造成个别教材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也是对编撰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某些方面的教材又凤毛麟角,选择余地很小,特别是缺乏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教材和学科基础教材,如交通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评估管理、二手车评估和鉴定、交通检测设备等方面都是社会紧缺的领域,但是教材却很少或者没有合适的。(2)同类教材庞杂众多。有些方面的同类教材较多,各有特色和长处,又存在不同的差异,例如,交通工程学教材就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可以使用,但又有所不同,这给教材的选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必须全面评估,择优使用。(3)部分教材更新较慢。有些教材出版的时间较早,虽然初版存在不少错误或纰漏,但一直没有再版,有的虽然有再版,但是内容随着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明显滞后。(4)部分教材比较稀缺。个别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如专业英语方面的教材非常单一。有的课程可供使用的教材又不合适,只能通过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作为实际使用教材,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甚至会存在因为没有教材而放弃开设某门有用的课程的现象。在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用的指导书几乎全部是授课老师自己编写,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供利用,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也较稀少。(5)专业教材系统性差。虽然不少教材都是隶属于某个教材系列,但是由于各个系列之间并无清晰的关系,每个系列又不甚完整,导致教材混杂,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甚至在同一系列里的教材也没有实现系统的关联和分工。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上下游教材关联性较弱,重复内容很多。例如,交通调查的内容在多门课程的教材中反复出现,几乎每个涉及到交通调查的教材都要花一定的篇幅进行比较充分的介绍。(6)创新引领作用不足。现行的教材编写多以理论为主,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顺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方式埋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3]。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建设和编写也要转变观念、面向创新,在浓缩理论精华的同时,融入本领域的创新和应用研究成果,吸纳众多教育者的创新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完善创新设计项目,使教材不仅起到理论教学作用,也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
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通过比较分析,结合高等教育新形式下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在上述问题中,比较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教材内容重复度大;(2)陈旧内容更新较慢;(3)创新应用教材紧缺。由于教材编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同时编写和出版教材也受到学校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的彻底解决,在短期内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编写,还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充分有效的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挖潜,外部吸纳。以下几点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发挥编者和教者的双重作用,不断优化和更新教材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专业教材内容除了要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4]。在编写新教材或再版教材时,如果不能在统一框架下实现系统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就必须要求对现有的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课程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根据课程自身需要,取精去葩,杜绝与上下游特别是上游课程教材有过多重叠内容。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广泛调研、多方征集建议,尽可能吸收国内外新近的教学研究成果,尽可能积累和提炼编者第一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素材,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同行的公开教学案例。使教材分工明晰,内容精练,汇粹智慧,发挥教材的潜能。在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同时要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人制宜,不断补充教学内容。(2)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编讲义的作用,形成适合专业的教材体系。专业教师要通过教改项目、课程课题组等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研究,制定教材选用指导意见,规划教材编写计划,积累和提炼教学案例素材,设计创新教育项目,针对实际需要和选用教材的不足编写教学讲义,针对创新和实践教育的实际背景编写实用的指导材料。讲义的编写相比于教材的编写,周期短、见效快、修订方便。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自编或者课程小组集体编写的讲义,更容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互动效果。所以,要重视教师自编讲义的编写和利用,使本专业的教学材料优化,形成更合理的体系。讲义建设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专业学生特点,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使讲义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真正成为高质量、适合本校学生的高等学校讲义[5]。(3)开发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项目,积累和丰富创新教育材料。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各个专业面向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学校工科平台和专业教学体系中都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地位,设置了多个训练环节。广大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学生开展了各种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创新型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契机。专业教师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现有的创新活动,如参加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创新形式,开发新的创新项目,设计更多的创新性、设计型实验和实践内容,并探索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尝试编写各类创新活动指导材料,不断积累创新教育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素材,尽快形成创新教材建设规划,逐步充实创新教材体系。(4)实行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提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是先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对课程性质和学时的要求制定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来适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教材的编写一般并没有考虑教学计划的特点,各校的教学计划也有差异,教材的编写同时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约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存在选用的教材一旦更新或变化,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会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当教学计划发生变化,原有的教材和讲义也会出现不适合的现象。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始终不是首要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现象,有必要提高教材的根本地位,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材选用和编写指导意见,以现有和规划的教材和讲义为基础,对教学计划的课程及学时进行配置,做到以一线教师通过教材和讲义来带动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机制,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作用。
三、关于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选用建议
根据上述的建设思路,课题组通过对现有教材和使用的讲义进行了学时匹配和内容更新等方面的评估,结合实际执行的教材选用情况及其反馈信息,考虑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特殊要求,制定了具有参考性的教材选用建议见表1。其中未包括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自编的指导书等材料。由表1不难发现大部分推荐教材与计划学时比较匹配,但是为了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需要结合实践和案例进行适当更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有些教材初版后更新较慢甚至没有及时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对讲授内容进行更多的更新和补充,必要时可使用自编讲义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在教材缺少或者不合适时,自编讲义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意图。例如,交通CAD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CAD绘图技能,并应用到交通设计中,而市场上的CAD教材局限于基本绘图操作,缺少交通设计实例,教师通过自编讲义,将积累的交通设计项目融入到CAD基本绘图训练中,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编写规划探讨
从表1中可以看到,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使用的自编教材和自编讲义比例还比较低,过分依赖现有市场流通教材。由于部分现有教材存在可选余地小、内容与学时不完全匹配、内容陈旧更新慢等不足,并且创新和应用型教材比较缺乏,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专业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专业除了要研究和论证合理的教材选用计划外,必须加强专业教材包括讲义和指导材料的建设规划。课题组根据现有教材选用建议,在考虑了教师编写人力资源和能力、外部影响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了初步的教材编写规划。见表2所示。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总结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课题组的教学经验,讨论了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本的解决思路,并提出了教材选用建议和教材编写规划。这对于今后专业教学的教材选用以及未来的教材编写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淑华.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省思[J].黑龙江教育,2010(12):15-16.
[2]唐阳山,魏丹,申彩英,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共性与学科基础平台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27-131.
[3]韩聪颖.应用型本科项目导向式教材的编写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88-189.
[4]欧冬秀,张轮.交通信息工程系列教材编写的思考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66-67.
大学生创业进度报告范文
时至今日,本研究小组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终于顺利地进入了尾声,回想起此项目开始立项到今日完成项目的种种,感触颇多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意义是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稀记得项目确定之后,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有关此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的搜查与采集,此项目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设计及确定,原材料的来源、前处理,开展实验需要使用到的各种资料与仪器的准备,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探讨等等,那时缺乏实验实践经验的我们必须通过搜查相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再通过集体讨论分享资源、交流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己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学习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掌握新知识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自己查找文献、获取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归纳解决问题,撰写总结报告的能力均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还记得参与项目之前,自己学到的都只是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实际需求相结合,所学知识离散、不系统。项目实施时,自己将之前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立刻变得真实具体,更易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自己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妆品工艺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自己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学知识更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此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参与实验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寻找、选择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的过程,通过其了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种种解决方案,学会了根据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等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方案来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思维的拓展,有别于单纯的理论教学,为自己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需求奠定了基础。
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协作与配合,项目确定初期,我们先分头查阅资料,再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了大量信息,了解了项目原料的各种性质、工艺的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制订了项目的实施方案。
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每个人都要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承担一些工作。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高效快速的完成本项目工作,以便尽快进行下一项程序,参与此次项目让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更加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这对自己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
最后,对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曾经指导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师兄师姐,小组成员等表示真心的感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