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范文10篇
农村物流属于物流运输的边缘化区域,由于公路建设、交通设施、农民的习惯、管理的边缘化等原因,致使规范化的物流在城镇以外区域执行困难,甚至伴随着各种平安事件频发。近年来,摩托车作为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已成为普通家庭的大众化财产,其数量几乎可和20世纪90年代初自行车数量相当,即便是城镇化之外的农民阶层,摩托车也成为日常交通首选。因此,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农村物流平安发挥最大效能则更具现实意义。
2农村物流的边缘化特征
农村物流的边缘化
尽管农村路网能力得到极大改善,但农村道路偏僻、标准低、基础建设滞后,依然不能满足物流运输的实际需求。农村物流呈现如下边缘化特征。
(1)农村物流的潜在需求和潜在能力依然较大,由于农村的辐射面广、地域分散,按照常规的物流方法,农村物流的运营成本显然高于城市物流,因此形成了总体需求大和具体运营成本难以降低的矛盾,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2)农村物流货损处理程序复杂,按照现有的物流运输管理办法,物流流程和物流设施已经形成规范的标准化的模式,但农村物流的车辆、人员和管理方法均处于原始状态,一般物流公司不屑于投资农村物流。
车辆使用的经济性和普适性
农村运输以摩托车和农用车为主要工具,据调查,在农村平均每三户农民就能拥有一辆摩托车,个别农户甚至拥有2~3辆摩托车。就连子女结婚,父母也将其作为礼物赠予子女,这和摩托车的经济性和普适性是分不开的。轻便、灵活的摩托车是交通代步的好工具,更能体现使用的经济性,在能源紧张的形势下,油耗小的特征使人们对摩托车具有依靠性,但是,摩托车和农用车用作物流运输车辆显然有悖于当前的物流运输需求。
在农村,非凡是较偏僻地区,公路设施尚不完善,汽车运输受限,出行不便,而摩托车却解决了农民出门难新问题。甚至在农忙时节,摩托车还承担了运送种子、农具、农药、肥料的任务。在农闲时节,摩托车又成为农民的致富工具,可用于经商、做小生意、进城务工等,摩托车虽然因其不平安而受限,但却在城镇周边地区承担着繁重的物流运输任务。
交通事故和案件的频发源
由于无证无牌车多、平安意识差、管理漏洞等原因,农村物流管理呈现不可控状态。
(1)摩托车轻便灵活的特性,使摩托车成为农村物流的重要设备,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违章、超载、无牌无证等现象反而呈现增长趋向,肇事者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生事故,给交通事故处理和物流货损赔偿带来极大的困扰。
(2)在农村,多数人习惯认为在自己家门口骑车不用办牌证,即便是会开车,也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应有的基本交通规则也知之甚少,忽视了对交通平安法的学习,造成物流运输责任人的不合法。
(3)由于摩托车源头管理松散,废旧车辆回流农村现象较多,一些废旧、破残、盗抢的摩托车大量涌入农村地区,使农村物流运输更加不规范。
(4)由于摩托车交易简单、转移快,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盗抢摩托车案件增多,甚至摩托车也成为作案工具,使农村物流运输形成恶性循环。
管理办法及手段的边缘化
(1)公安交警是车辆平安管理的主要力量,但农村物流的迅速发展,辐射范围宽广,和本来有限的警力形成悬殊的对比,加上对其资料把握不具体,因此,某些管理者对农村物流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理。
(2)一些地区存在执法不公现象,对无证无牌摩托车听之任之,偶然拦截到无证无牌摩托车,也由于乡亲味浓、亲朋好友说情,形成管理执行力不足。
(3)办理牌证收费高且项目多,许多车主为减轻经济负担,节省费用减少额外开支,加上办证手续繁杂,从心理上抵触办理牌证,最后不愿意挂牌。
3农村物流运输的效能分析
在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物流运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物流运输在农村依然存在许多新问题,面临着各种机遇和威胁,采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矩阵分析法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农村物流的管理策略。
4农村物流边缘化策略及人本谅解方案
摩托车为农民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取代的,将摩托车作为农村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加以管理,有针对性地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办法,制定出相关管理策略,是当前农村物流管理的有效途径。根据以上对农村物流管理策略的分析,提出农村物流边缘化策略和人本谅解方案,包括服务一体化策略、重在抓管理、区域化自治、打击违法和保护并进策略等。
加强服务一体化策略和普及平安教育
许多摩托车驾驶员并没有经过正规化的驾驶培训,驾驶技术不熟练又不懂交通法规,忽略了物流运输应具有的责任感,因此,应该把摩托车驾驶技术作为一种新技能进行培训,使农民有过硬的驾车技术,从而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摩托车在农村物流运输中的价值。
管好车辆,办牌办证是基础。为广大农民着想,把摩托车的办证和年审放到农村基层,简化办证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体现一体化策略,简化填写表格验收等各种手续,尽可能的使车辆合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深入群众,把培养农村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当做普法教育来看待,开展能激发农民喜好、农民易接受的活动,从而提高农民的法律法规素质,尽可能使车辆责任人具备平安常识,车辆、人员的合法性是农村物流的必要条件。
区域化自治策略
运输管理机构执法不公、不严、不周到、不主动是农村物流运输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执法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有服务于人民的态度,在工作中要本着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以整顿农村物流秩序为目标,从严执法,对违规违法的摩托车要果断处理,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法规,创造一个平安、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农村流行一句话“买车轻易养车难”,各种费用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城乡道路有差别但收费却没有差别,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所以农民应当减负。然而低收费却不能支付基本的管理费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因此要充分为农民考虑,降低购买摩托车后带来的各种费用,同时对农村物流管理以区域自治为原则,成立村镇自助摩托车管理协会。把车辆的办证和年审点放到农村基层,简化办理牌证手续,降低农民的办证成本。
打击违法和保护并进策略
利用摩托车的违法违规现象总是伴随着管理的空白地带和对违法的纵容,因此,打击违法是对车辆管理的最大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车辆的保险业务管理是农村物流管理的补充手段,目前“交强险”碰到强烈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它还没深入民心,人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到它的价值,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愿承担。因此,交警部门应加强摩托车的保险业务管理,大力鼓动农民朋友买保险。
5结论
摩托车是世界公认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农村地区滞后的道路建设和不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对农民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对其采取规范的交通管理方法必将适得其反,因此采用边缘化的管理策略能够获得最大的管理效能,体现农村物流管理的人本特性和人本谅解特性。
农村物流虽然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规则,但农村的商业运输却是历史悠久的,建立人本谅解方案下的农村物流区域自治策略是解决农村物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摘要:
[1马守忠.农村物流的瓶颈制约和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市场,2007(23)摘要:38-39.
[2燕来荣.农村摩托车的平安管理和策略[J.交通管理,2007(1)摘要:72-73.
[3郝娟.“交强险”将为农村摩托车市场发展保驾护航[J.摩托车技术,2006(8)摘要:3-4.
[4王慧玲,袁维海.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探究[J.技术经济,2006(8)摘要:58-61.
农村物流发展
关键词:农村物流 农村经济 结构方程 实证研究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农资物流以及农村回收物流四种形态,具有特殊性、分散性、差异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征。近年来,农业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渐从生产转为流通,农村物流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纽带,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物流也开始为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任美霞(2011)认为农村物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王占霞(2009)概括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确定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新利与张襄英(2002)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是入世后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农业冲击和挑战的必然需要;是建设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激励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驱动力;还可以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比于对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独立研究都是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将两者结合分析其关系的研究却屈指可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少有研究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文章又表现为浅层次的定性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在对两者之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以及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量化方面几乎为空白。
基于此,本文将创新性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希望可以丰富农村物流与农村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农村物流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发展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主要有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农村物流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产生工资性收入;通过包装、再加工等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民从有限的田地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有利于使分散的农户加强联系,形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强农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最终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给农民提供创业机会,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环境必然得到很大改善,这给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节流方面,首先,通过缩减流通环节,改进物流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其次可以有效解决“卖难”的问题,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跳跃,保证农民的投入顺利转化为收入;最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这些都可以为农民节约大量成本,相应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农村物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分拣、包装到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全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农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农村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交通运输、修理修配、石油供应、餐饮服务等,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
第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第二、第三产业。而农村物流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还将带来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为信息旅游业、金融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其它第三产业开拓市场,增大需求,带来商机,也就是说,农村物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最终达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四,优化农村投资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偏向的资产投资制度,农村建设或农业生产由于缺乏投资,一直处于技术落后,发展停滞的局面,但农村经济越落后,越吸引不到相应的投资,长此以往,农村整体投资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流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首先,发展农村物流要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如电力、通讯网络线路的铺设、道路桥梁的修建、运输车辆的购买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实物投资以及资金注入。其次,现代物流网络已经被认为是投资环境状况的反映,许多外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都把地区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成为农村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
模型构建
(一)潜变量测量
本文有两个潜在变量:农村物流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这两者无法被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其他指标来反映。基于针对性、独立性、综合性、可比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筛选、确定、测量指标过程如下,具体的定义及计算说明见表1。
1.农村物流水平。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指标体系能用于它的测量,在这里只是选取一些公认的、可量化的影响因子。第一,货物运输水平。以货物运输总量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在物流研究领域较为常见,如陈雪刚(2012);平海等(2012)等的研究。当然这里的货运总量为农村物流的货运总量,包括农产品运输量、农村消费品运输量等。第二,农村信息化水平。这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程度,现代物流发展已经离不开物流自动拣货系统、物流电子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技术,因此农村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情况。主要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的投资完成额来表示。(顾丽琴等,2010)投资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加速器,投资越多,农村物流发展越快。第四,农村物流规模与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分别用农村物流企业数与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平海等,2012)这两个指标直接描述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数与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反映该农村地区物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第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一般研究中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表征是采用运输、仓储或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来表示。
2.农村经济水平。在农村经济水平的衡量与评价这一块,张广胜(2013)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其依据农村经济的四个重要因子来确定指标,即产出、投入、生产能力及农民生活,其中产出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投入方面主要有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农村生产能力方面选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最后,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表征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本文主要参考张广胜的研究成果,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就业人数、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林牧渔总产值等六个测量变量。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考虑到本文指标定量性较强的特点及结构方程分析对于样本量的要求,本文拟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搜集了全国30个省从2005―2011年的210个样本数据,但把每年每一省市的相应数据作为独立的分析样本。于是,本文的测量变量数与样本数的比例为12∶210,满足1∶10的要求。相关的年鉴有《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等。又由于的大部分年份的数据都缺失,选择剔除该样本,其余一些数据的缺失不属于随机缺失,选择期望值最大化法(E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算。其次,为使指标数据规范化,本文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测量指标体系检验
首先是信度检验,分为测量变量的信度检验和相应潜在变量的信度检验。其中测量变量的信度检验采用各个测量指标的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R2)值来衡量,Bogozzi和Yi认为R2应大于,R2的值越高表示信度越高。从表2可知农村物流规模、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这四个指标的R2
,都大于,因此删除四个指标后的测量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其次是效度检验,由于各个测量指标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系数都在以上,且经计算得出两个潜在变量农村物流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分别为、,都大于,说明相应的测量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其潜在变量,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效度。
(四)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如图1,其中,农村物流水平为外因潜在变量,对农村经济水平(内因潜在变量)产生影响,每个潜在变量分别有四个测量变量。
实证分析
(一)模型拟合、评价与修正
代入数据后,运行AMOS对上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模型适配度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达到适配标准。相应的模型路径图见图1。
(二)结果分析
由模型适配度的各项指标值、研究信度和效度可知,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适配度好,研究过程可信度高,研究结论能够用于判断虚无假设。其中,农村物流水平到农村经济水平的路径系数为,这个假设检验结果证明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水平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农村物流水平影响最大的是货物运输水平,系数为;其次是农村信息化水平,系数为;在其次是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情况,系数为;最后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情况,系数为。
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出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针对此结论,启示有:一是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而这些都需要对农村物流进行投资,加强投资还可以进行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使用等。同时,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货物运输水平,进而提高农村物流水平,最终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在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方面:第一要引导鼓励农村物流企业使用条形码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射频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IS和GPS)、自动控制和通讯调度系统、消防和安防报警、温控和调节、通风换气、照明控制系统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第二是要推动网上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例如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等,方便物流企业处理相关参与方的数据,从而对客户要求做出快速回应。
在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主要指农村道路建设,要从乡乡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此外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增加铁路及水路运输方式,建设码头、铁轨等;同时注意引进先进农产品运输工具,如冷藏车、防震车等。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主要指保鲜仓库等的建设。
未来研究建议
此外,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较简单,模型的测量变量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部分测量变量的表示有待进一步精确,例如农村信息化水平本文中用农村电话安装户数表示,相对单一笼统;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没有考虑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水平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事实上两者应该是存在一种长期协整关系;本文只研究了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农村经济水平对农村物流水平有何影响本文并未涉及。以上的几个方面,将是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R P, Yi Y.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88, 16(1)
A, Siguaw J A. Introducing LISREL: A guide for the uninitiated[M]. Sage, 2000
C. Reflections on Developing the Rural Logistics in China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08, 6
4.任美霞.农村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
5.王占霞.加快农村市场流通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J].商业研究,2009(3)
6.王新利,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农业现代究,2002,23(4)
7.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8.平海,张浩伟.灰色关联度视角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
9.顾丽琴,文美辉,任荣英.我国14个农业大省农村物流水平的综合评价[Z].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2010
10.张广胜.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支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
互联网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范文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国家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意义、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可行性路径: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品牌意识,鼓励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完善农村物流建设。
[关键词]
新常态;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一方面,传统经济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和结构矛盾,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新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最为突出的是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其中,由于人口规模的集聚效应和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使得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在城市发展得较为快速,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硬件设施落后等因素,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发展相对滞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一方面是指新常态下农村消费品如何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买进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乡”产品;另一方面是指新常态下农村农产品如何借助互联网卖出去,即“进城”产品。此双向流动是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主要特点。
一、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意义
首先,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逐年增加,为开展农村电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农村网民占总体网民比例为,规模达亿人次。其中,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网民所占比例更高,促使该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得以蓬勃发展。据阿里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淘宝村共计212个,其中浙江、广东、河北、福建等省份所占淘宝村比例较高,这些淘宝村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特点,一方面农民通过互联网选择消费品时品种更多,购物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销售当地农产品,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市场规模更大,并且可以零距离接触城市消费者,了解城市消费偏好。随着农村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建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还将带动农村金融、农村医疗以及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产业改革。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下,为满足城市客户对农产品的健康化、新鲜化需求,农户将调整其传统经营方式,通过政府或组织将农户联合起来,改变其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弱点,形成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以及健康化种植方式,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模式
有关“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业界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特点,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类。
(一)平台型商业发展模式平台型商业发展模式主要利用网购平台为顾客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比如,来自京东商城的“宿豫”模式。江苏宿豫区通过与京东商城开展合作,建成282个京东乡村合作点,并且每个合作点配备一名京东推广员,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京东配合的协调推进机制,引导农村“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发展。
(二)资源整合型商业发展模式资源整合型商业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把各个优质的产品资源整合为一家进行售卖。比如淘宝的“春上垅”土特产直销店,作为来自甘肃陇南扶贫示范网点,该店除了推广本地特产核桃、蜂蜜之外,还整合了新疆大枣、武都花椒、宁夏枸杞、山西小米等多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行售卖。另一方面,也可将农村地区较受欢迎的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比如淘宝的“飞翔农资”等。
(三)品牌直营型商业发展模式品牌直营型商业发展模式主要指以产品品牌直营店的形式推进全程产业链标准化运作。比如天猫旗舰店的“三千禾”,这家来自于吉林通榆的品牌店,实施的是统一包装、统一形象、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的标准化作业,将吉林通榆县的特色农产品如杂粮杂豆、花生、香瓜、草原红牛肉、羊肉等利用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
(四)O2O型商业发展模式O2O型商业发展模式区别于传统的B2C、B2B以及C2C,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作为近年新兴发展的一种模式,O2O在农村市场上开展得并不顺利,目前被认为最接地气的农村O2O项目仅有“村村乐”一家。“村村乐”主要是通过整合农村现有专卖销售渠道(如化肥专卖、家电专卖、日用专卖等店铺),依托其自有客户资源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物流方面,则依托农村本土资源(如农家店、村邮站、三农合作社等)建立村级推广站,记录村民需求并向村村乐提交产品订单,并统一安排企业进行配送。
(五)私人订制型商业发展模式私人订制模式是指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社群”为单位或“会员”制的形式和当地中小农场链接起来,利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或APP向群成员信息,群员以社区为单位向农场发出订单,农场进行统一配送。比如农业领域的“小毛驴”市民农园,就是通过会员制方式定期向会员配送产品。
(六)共享经济型商业发展模式共享经济模式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民众通过公平、有偿的共享社会资源,并以不同方式付出和受益。目前共享经济模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城市地区有一定的发展,比如以情感分享为主题的“蜜糖”,拼车服务的“滴滴”等,在农村地区,实施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也将会是一个趋势。
三、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非网民转化难度加大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农村人口事实上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农村户籍的在城务工人员,二是农村留守人员。其中,第一部分在城务工人员主要为农村中青年劳力,这类群体由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对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较高,也是农村网民的主要来源;第二部分农村留守人员,主要由部分中青年劳力、留守老人以及留守儿童构成,这类群体接触互联网的人员较少,接触网购的人员更少,并且绝大多数还属于未触网用户,这类群体转化成网民的难度非常大。虽然近几年有不少电商企业通过农村在城务工人员将电商理念带回去,但也只局限于部分经济稍发达农村地区,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认识“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模式的人还不多。
(二)农村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所提高,但主要体现在城郊农村,对于偏远农村,信息化建设依然滞后,宽带覆盖率依然较低。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弥补了PC端的不足,但由于农村地区人员主要是第二类留守人员,这部分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消费微乎其微。尽管部分人员拥有智能手机,但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此类群体很难天天抱着手机上网聊天、购物,他们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致使农村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
(三)大部分农村地区网民“互联网+”意识薄弱近几年,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淘宝村,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计212个淘宝村,其中浙江淘宝村62个,广东淘宝村54个,福建淘宝村28个,河北25个,江苏24个,山东13个,四川2个,河南1个,天津1个,湖北1个。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淘宝村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农民来说,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还不能完全接受网购这一事物,他们仍习惯于集贸市场这类面对面的购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观感受商品品质,并且易于讨价还价以及商品退换等。而网络虚拟商品,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农民普遍接受度不高。
(四)农村地区物流配送发展滞后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制”的发展,导致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远远落后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虽然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网络,但由于农村人口较为分散,不适合物流资源的整合。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目前还缺少专业的运输组织,缺乏有效的物流资源集聚地,导致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农村地区很大一部分流通产品为生鲜农产品,但由于缺乏冷链物流技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性大大降低。2.物流配送网点规模较小。由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导致很多物流企业不敢盲目布局农村物流市场。目前农村物流网点主要由邮政配送,并且“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末端网点基本局限于县区或乡镇所在地。因此,农民收发货需要自取,这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还让农民对于电商的便捷性感到怀疑。3.物流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物流主体以私营个体户为主,专业的物流公司还比较少,现有物流企业普遍经营管理水平低、设备设施落后,成本较高,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4.物流人才缺乏。如前所述,农村人口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农村户籍的在城务工人员,二是农村留守人员。由于第二群体中中青年劳力相对较少,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物流人才普遍缺乏。
(五)配套设施和政策不健全目前,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府引导以及各大电商、物流巨头进军农村市场,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除了现阶段农民“互联网+”意识普遍不高和农村物流落后外,与其相关的配套的设施与服务也比较落后。以农村金融为例,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比较少,网银服务相对落后,总体金融服务还难以支撑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此外,对于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比较缺乏。
四、农村地区实现“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一)政府主导,带领农村地区实现“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通过对全国发展前列的农村电商调研发现,无论是淘宝的“桐庐”模式、“成县”模式,还是京东的“宿豫”模式,都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与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推广本县域农村经济。以“桐庐”模式为例,桐庐县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推进“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具体操作为政府顶层设计,着眼于整体改变农村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去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打通上下行物流通道,播撒农村电商的种子。另外,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扶持一批专业电商平台为龙头,运用组织化的方式,整合提升农村产品资源,解决“无标”、“无认证”等关键问题,拓展网上销售市场。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当地农产品的信任;并且以政府为主导,可以为物流、电商等第三方企业提供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
(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化程度加快村级信息网络建设,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三个一点”思路,实现信息宽带网络连到农家。加大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扩大影响。对农村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信息化扶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鼓励科研院所或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服务,培训农民上网技能。通过降低农村信息收费标准,扩大农户上网比例。
(三)以农产品电商为切入点,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在我国广大农村,还保持着传统的消费、生产方式,要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切身需求出发。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二元制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对于多数农民而言,发家致富是他们的毕生目标。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通过帮助农民增收的方式(即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扩大农产品销量,实现增收;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通过农产品单价提高实现增收),加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从而过渡到互联网消费模式,实现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双向流动。
(四)结合地域特色,以品牌之路,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必须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找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以专业化、品牌化的包装进行差异化经营。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吉林通榆县的“三千禾”等。
(五)鼓励在城青年回乡创业,发展农村商业新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回乡创业,投身农业。例如笔者所关注的“好农场”,就对这类回乡创业、投身农业的青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不乏很多成功者,这类人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商业发展模式,比如: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私人订制模式,共享经济模式等。因此,以政策引导,鼓励有识青年回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村商业新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共同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农业物流;国际物流;竞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辽宁省作为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获益的农业大省之一,其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及发展借助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逐步提升。辽宁省农业物流已初具规模,业务范围辐射本省及其他多个省份和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农业物流体系。但是受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际化物流浪潮的影响,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代同步。辽宁省农村物流企业想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物流市场,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深化改革农村物流经营模式、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推行农村绿色物流发展和培养农村物流人。
1 深化改革农村物流经营模式
实施连锁经营,推进农村流通一体化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农业物流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点,即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了连锁经营网络,推行了农村物流的流通一体化。辽宁省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农业大省,需要根据本省的特色产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推行农村物流流通一体化。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将多个乡镇结合起来作为发展基础,以有优势的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为龙头和载体[1],围绕本省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开展总、总经销的连锁经营。依托城市的物流网络发展乡镇物流节点及营销中心,全面构建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连锁销售网络,真正做到实行连锁经营和农村流通一体化,为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农村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结合
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农业省份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增速极快,农业企业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想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建设覆盖面更广的农村物流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农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对此,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际上知名的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合作经验,借助第三方宣传自己的品牌、扩充自己的市场、降低资金的投入和物流成本,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国际物流竞争力。
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
中国邮政物流服务联系点遍布辽宁省的各个村镇,起步早且已有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同时也得到了辽宁省广大农民的认可和信赖。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将着力发展特色的农村物流产业。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借此与邮政进行合作,结合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利用邮政发达的物流体系进行企业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
2 政策扶持与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
在我国,从事农业的企业想要不断扩大发展规模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这种惠农项目,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资金的投入要向农业物流业倾斜,将规划的农村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重点物流企业等相关基础设施列入支持计划[2]。在未来的数年里,辽宁省应将国际化的物流发展目标列入重要发展规划,据此加强辽宁省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扶持农业物流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
不断提升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物流服务与网络信息的发展息息相关,国际化的物流更离不开先进的网络信息建设。而辽宁省农村物流网络信息建设和发展极为缓慢,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物流企业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推广及流通。辽宁省政府和农业物流企业要重视农村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大网络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着重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辽宁省传统农村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速度,积极与国际物流信息接轨。同时,辽宁省政府应当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物流资源的整合、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不断提升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推行全方位农村物流及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推行全方位农村物流
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想要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占得一份市场份额,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本省推行全方位的农村物流。辽宁省的农村物流服务在城市更为完善和丰富,乡镇的物流服务则相差甚远。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与道路运输企业相结合,成立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再到配送的新型农村物流。实现生活及农资用品向农村地区的快速、低价的配送,解决农村地区物价偏高物流费用大的问题。将新型农村物流模式推行覆盖至全省,通过发展国内的市场积累经验,以此拓展国际物流市场。
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想要壮大和发展,想要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物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则需要培养知识、技术更为全面的新型农村物流人才。对此,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物流人才来企业授课,加强对企业员工国际物流知识的教育及培养,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企业在进行内部培训时,尤其要着重培养与岗位接近和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农业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不定期的举办短期学习班去专心培养出一批国际农村物流人才为以后进军国际物流市场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新利,赵宇恒.黑龙江垦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5(06):29-31.
[2] 王新利.试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04):308-312.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摘要: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我国农业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经营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金融;农村金融;产品分析;产品选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027--05
一、引言
现代农村物流作为带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越来越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立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融资机制,已成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是面向现代农村物流业运营过程,通过金融机构(如银行业)应用和开发各种现代农村金融衍生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现代农村物流领域中的货币资金运动。根据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融资、结算、分散风险”的职能及其运作模式,科学地设计正处于萌芽或探索状态的现代农村供方物流金融产品、需方物流金融产品,以及现代农村第三方支付类与融资类物流金融产品。尽管这些产品是以一种标准化的程序或服务的形式存在,没有实物形态,但成本收益分析是利用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直接评价现代物流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因此,从成本收益角度来探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经济学分析,无疑为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融资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物流,科学地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二、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的一般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利用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直接评价现代物流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主要从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可以预见的短期成本曲线、利息曲线和中间业务曲线,以及边际成本曲线三方面进行分析。
1、成本分析
(1)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在寻求提高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高效率和绩效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弄清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成本产生的根源,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物流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成本、单据管理成本、购买固定设备的投资成本、相关财务和计划成本。一是产品的研发成本,产品开发的好坏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产品设计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产品设计不合理,将会大大增加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提供服务的复杂程度,导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产品应用和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做好创新物流金融产品的目标成本控制,选择好业务素质高的产品开发人员尤为重要。此外,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可操作性、融资能力、盈利性、流动性、适用性、客户认可度等方面。显而易见,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成本一般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调查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用等。二是人力资源成本,由于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是一种服务性产品,其使用价值就是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具体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工资成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人力资源成本又包括必要的维护、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离职造成的损失成本等。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行业要求既要懂现代农村物流,又要懂现代农村金融的人才来管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应用,需要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长期雇佣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人才,这些人才可以通过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内部选拔并培训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专业人才来管理。三是固定设备的投资成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无论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还是在产品应用阶段,都需要有固定设备的投资成本;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设计与运用过程中,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信息系统(MIS)的构建与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运行,需要处理大量的客户信用记录,需要分析相关的数据。因此,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研发阶段,需要购置物流金融信息处理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升级,此外固定设备的投资成本还包括一些电脑、办公用品等的购置费用。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成本曲线。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成本曲线,是指可以预见的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主要由三条曲线组成(如图1所示):一是产品研发成本曲线,产品研发成本不随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它是一次性投入,故产品研发成本曲线是一条直线。二是固定设备投资成本曲线,固定设备投资成本相当于现代农村物流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但需要小量的维护与升级费用,所以固定设备投资成本曲线也是一条直线。三是人力资源成本曲线,随着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数量的增加,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需要业务员的数量也越多,相应的培训费用也越多;又由于每个业务员可以负责多个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融资、中间业务服务,故随着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数量的增加,单个服务增加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同时服务的边际人力成本也递减。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人力资源成本曲线,是一条随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曲线。由此可见,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总成本是三种成本的总和,其总成本曲线是一条类似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人力资源成本曲线,但又高于其人力资源成本曲线,而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单位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所需成本的数量便是一条递减的曲线。
2、收益分析
(1)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收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为现代农村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或其它物流金融服务,并能获得利息或佣金等收益,同时还能获得部分社会收益。一方面,就利息来说,在现行的条件下,贷款利息收入仍然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利息收入也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收益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确立一个合理的融资利率,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所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现代农村物流业资金需求具有量多面广、单个额度小的特点,利率不宜过高,
高的利率将会把许多现代农村物流企业挡在门外,不利于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而过低的利率将会让有钱的其它企业套贷。由此可见,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必须有效地运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对现代农村物流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渠道,理应收取利息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利息收入就成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主要收益来源。另一方面,就中间业务收入来说,中间业务的收入指标也成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也应重视中间业务收入,通过自身的优势为现代农村物流企业提供质量好、手段先进、快捷方便的服务,将会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进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网络,网络成员越多,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少。由此可见,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替代支付结算、代客户发工资、票据的贴现等中间业务收入,也成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收益的重要来源。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收益曲线。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收益曲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利息曲线和中间业务曲线两部分组成。其中利息曲线,随着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网络的扩大,业务量的增大,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也将越大,故利息曲线是一条随着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数量增加而递增的曲线;中间业务曲线,随着中间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总收益曲线是这两条曲线相加的结果,并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其边际收益曲线是每增加一单位服务所增加的收益,每个业务员可同时承担多个任务。由此可见,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递增的曲线。
3、成本一收益分析
为了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合适地安排物流金融产品,不妨就某一具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进行成本一收益曲线分析如图3所示。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一收益曲线,图3中的A点处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使用量为Q1,所能获得的收益为R1,此时,该产品刚好能维持正常经营,没有利润,这说明A点不是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最优选择点,但随着使用这种物流金融产品的用户增加,该产品能使得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获得利润,且越来越大。B点处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使用量为Q2,所能获得的收益为R2,此时,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个用户使用该物流金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相等,这说明B点亦不是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最优选择点,但由于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一般物质产品的最优生产数量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是递增而边际收益曲线是递减的,这是因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是一种服务形式的产品,边际成本曲线是递减的,边际收益曲线是递增的。对于新兴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行业,其产品的使用者越多,给其带来的利润越丰厚。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一收益曲线,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提供了科学选择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依据。
三、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影响因素及其选择
根据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各衍生产品及其功能特性,并结合其产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各因素,以及科学地选择其产品,本文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概括为高级别、较高级别和低级别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高级别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主要是指功能全面、设计过程复杂、运行成本一收益都很高的金融服务产品,运作该级别的产品需要有很强的金融专业技能和很高的风险控制能力;较高级别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是指具备一定的金融处理功能和能力,并能够实现替代采购、授信融资等较高级别的金融服务,具备较高的运行成本一收益及其运作风险;低级别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主要是指只具备一般的物流金融功能,且运行成本一收益及其风险很低,运作该级别产品只需要具备基本的金融专业技能。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有效地开展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务,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重大经营决策,深入分析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选择的因素,为科学地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提供决策参考。
1、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选择的因素
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选择的因素很多,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所处的背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具体功能,以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其中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所处的背景。作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其背景包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如果当地的农村金融业、农村物流业非常发达,且地理环境优越,那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高级的物流金融产品,因为较高级的物流金融产品,能更好地发挥其产品的规模效应与创新功能,较低级的物流金融产品,将阻碍着发达地区的现代农村物流业与农村物流金融业的发展。如果当地是农村金融业、农村物流业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且地理环境不良,那么就应该选择较低级别的产品,因为选择较高级别的产品将会导致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成本过高、风险过大,且农村物流企业也难以接受较高级的产品。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面对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经营理念将会使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选择不同的物流金融产品。如果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奉行的是努力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提供好的物流金融服务或顾客至上经营理念,那么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产品必将对现代农村物流业更有针对性,则能提供更好的、更合适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如果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奉行的是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那么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则将扭曲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它就会只注重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与收益,而忽视其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服务的宗旨,甚至给现代农村物流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3)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产品功能。每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之相适应,不同地区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对物流金融产品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某些地区的现代农村物流企业要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具有融资与理财的功能,而某些地区的现代农村物流企业则只需要融资的功能而不需要理财功能。一般来说,现代农村物流业越发达的地区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功能要求越高,而现代农村物流业越不发达的地区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功能要求越低。
(4)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现代
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是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选择物流金融产品的最主要因素。当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才会作出产品的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需要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提供全面的、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其自身也应该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选择时,必须满足产品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基本原则。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最佳产品数量并不是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处,而是需要规模效应,即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使用量越多越好。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科学选择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机构对其物流金融产品的选择,首先应对其物流金融产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既要充分考虑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又要考虑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影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选择的其他因素。因此,科学地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需要综合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及其影响选择的各个因素,分别从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三大区域科学地选择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
(1)东部发达地区的物流金融产品。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地理环境优越、农业发达,农产品物流程度高、规模大,农村金融机构发达、发展完善,农村物流专业技术、专业人才及资金都很充裕。因此,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适宜选用高级别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如电话支付、手机短信支付等),且要求这些产品具有全方位的功能。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市场;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比重依旧高达近50%,农村分布面积很广。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和网络购物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物流配送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而相比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的发展却较为落后,尚有极大空间可挖掘。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物流市场便具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各物流企业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城市物流中,所以导致农村家电物流市场一直闲置,直到近几年来发展重心放在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上。本文以四川为例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1 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1-1 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发展
四川省整体地势东低西高,横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以及秦巴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并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为盆地,西部为山地,地势比较复杂。在整个四川省中,97%以上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和高原,在这些山地、丘陵和高原中,又有60%以上为农村,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三、四级公路运行情况均比较差,车辆很难平稳行驶,如果是一般物件,尚可以运输进农村,而对于精密度较高、不能颠簸和碰撞的家电而言,根本无法顺利运送进农村,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1-2 道路建设支持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的发展
农村家电物流配送是从城市的销售点出发开始运送,在经过不定长距离的运输之后方能够运送到农民手中。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公路网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占比例最大的三、四级公路,对整个家电物流配送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村三、四级公路运行状况太差就是影响整个家电物流配送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虽然四川农村所占比例依旧高达50%,但是三、四级公路的运行情况却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农村家电物流配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在规划配送体系和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也正式将农村纳入到了体系规划中,对企业物流配送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行了进一步扩大,也开始致力于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2 物流与农村家电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2-1 物流对农村家电市场营销的影响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商业网络化的实现,物流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一方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态度和物流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以最小成本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就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企业物流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对于农村家电市场开发而言,当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物流配送体系就会逐渐完善,并实现高标准化和高分散化,使物品配送由城市辐射向农村。并且,通过物流配送体系,家电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对农村家电市场需求和农村家电市场发展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为家电企业开发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由此可见,对于家电企业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管理来说,全面开发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就是其先决条件。
2-2 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农村家电物流的影响
虽然作为传统运输领域改革后自行诞生的一种全新产业形态,物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产业,其拥有着独特的运作形式,产业形态也与众不同。但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开发和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由于物流管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所以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开发和营销工作也应该做好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关系,通过协作来推动彼此共同进步,比如,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家电下乡之间的联系。
在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过程中,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物流市场开发所具有的最主要影响,就是物流企业的农村市场开发工作的开展要以农村家电市场开发为核心进行管理,使物流企业的营销决策能够支持企业对农村市场开发的顺利开展和市场执行的顺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下,将分散的产品实体销售活动转变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系统化物流活动,使其他生产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彼此相协调,进而更好地推动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就应该做好与家电企业农村市场开发之间的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3 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3-1 转变企业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三、四级高速公路的修建,都使得我国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具有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就应该将发展目光放到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上。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的重视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到现在城市农村一手抓。因此,为了能够为物流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依据,物流管理理念就应该及时做出转变,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其管理核心是以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完善为基础,力求以最低费用将物件送到顾客手中,而不注重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和将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辐射。这种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满足不了当前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所以,作为物流企业一定要对现有物流管理理念进行转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应该充分重视起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积极将物流配送体系由城市向农村辐射,进一步扩大物流配送覆盖范围。
3-2 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当前,在互联网高度普及以及电子商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趋势的影响下,电商也面向了农村,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压力。因此,为了物流企业,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商务时代下,由于物流企业数量太多,容易对生产企业的选择形成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都会选择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农村家电配送,以确保产品配送的高效性,避免产品损坏对生产厂家的信誉和品牌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就应该为家电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同时为消费者和家电销售方提供保障服务,为厂家和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这种经营方式,不仅能够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信誉和核心竞争力,获取消费者和家电厂商的信任和依赖,还能够使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 论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农村物流市场尤其是家电物流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发掘空间,对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加强对市场的开发。
参考文献: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 农村 农村物流 现代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理论趋于成熟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兴起的新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
我国农业经历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30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已经成为约束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成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以物流配送为中心,以连锁超市为末端,以公司为主体的新型现代农产品流通形式,开始在部分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虽然有多种农产品流通形式,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显著作用使之一直占据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的位置。
在国家_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根据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的调查显示,2006年末,的乡镇有综合市场,的乡镇有专业市场,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有储蓄所。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②
2010年底,我国农畜产品批发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2608个,营业面积32443377平方米,从业人数达到306778人,商品进购总额达到64916664万元,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58599300万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33063631万元,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18827416万元。③虽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快,数量庞大,但是单个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却比较小,大多数批发市场设施配套建设也相对落后。
铁路、公路运输是我国农村物流实现的重要力量。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万公里,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路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3263万吨,其中,粮食运量完成9946万吨,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8666万吨。④
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为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⑤
2.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特点
农村物流数量大、范围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的需求量巨大之外,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且居于世界的前列。粮食、蔬菜类产品的商品率已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的商品率超过50%,水果的商品率接近90%。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分别达到:粮食公斤,棉花公斤, 油料公斤, 麻类公斤, 烟叶公斤, 蔬菜公斤,水果公斤。⑥可以说,农产品除其中小部分农民用于自给自足之外,多数变成商品需要通过物流服务进行流通,数量大、品种多成为我国农村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体每家每户,其物流规模很小但却非常的分散,因此农村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必然扩大。
农村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同时很大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在城镇,这使得农村物流的工业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高且合理配置资源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分明,而且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时效性较强,需要时数量大、时间紧,加之其地域性限制的特点,这与全国范围内的全年消费和农资生产经销商的常年经营销售之间产生了矛盾,从而对农村物流的时间与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成本不断下降
国际上衡量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也就是说,比重越低,表明物流水平越先进、物流效率越高。同理我们可以用近似的方法来衡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以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的物流管理和完备的物流功能,农村物流成本必将不断下降。
第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挥着现代经济加速器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农村物流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物流也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第三,农村物流功能的系统化
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包括运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它的发展强调农村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农村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农村物流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它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其表现出的效果是省力化。可见,信息化、自动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物流的面貌。
第五,农村物流组织的集约化、全球化
在物流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使得物流服务日趋复杂,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组织应发挥其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使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物流应积极面对和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力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达到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等。
注释: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交通物流,农民,致富渠道
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时下,山东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物流服务形式。通过形式各异、服务细化的农村物流组织网络,广大农民所需日用品、农资能够顺畅地运送到身边。与此同时,农产品也拥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网络通道。快步发展的农村交通物流正推动山东农民创业致富、农业健康发展、农村和谐稳定。
1.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部分农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缺乏完备的物流服务体系,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融合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物流在整个物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交通物流,不仅整合了农村交通资源,还提高了运输、理货、配送、仓储等组织效率,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有利于拉动对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2.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交通运输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门掌控着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等物流核心资源,大力推动农村交通物流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_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积极应对费税改革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战备决策,要求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加强交通服务“三农”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总结、完善、提升、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着力打造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集约化的农村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连接城乡、面向全国,功能完备、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一流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创造全省农村交通物流品牌,为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仅2008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在莱阳、沾化、荣成、宁阳等8个县(市、区)开展了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8个试点县(市、区)共投资3亿多元,规划用地2500亩,建成或在建县级分拨中心10处、站场近100个、网点700余处,投入运营车辆3600余辆,初步在试点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试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初步显现。
从目前我省交通物流发展的势态看,一方面,为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为农民群众增收节支创造了条件;第三方面,降低了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内的县、乡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市、区)的实践是有力的例证。仅2009年,莱阳交通物流中心发送货物80多万吨,实现运输收入亿元,税收300万多元,为鲁花等企业节省直接运输费用5000多万元,为广大农民减少物流成本1500多万元。荣成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多亿元,完成了物流货运总量4000万吨,其中农副产品物流货运总量达到500多万吨,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沾化县通过农村交通物流网络,科学组织运力和货源,运送冬枣的车辆返程运回枣农急需的生产和生活物品,实现了“双向物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下洼镇冬枣运输费用从2008年每斤1元下降到目前的元,仅运输环节就节约成本达1800余万元,为当地人均增收500元。岚山区全区物流业实现税收4329万元,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18%,同比增长84%。农村物流试点新增服务业项目87个,为农村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
3.发展农村交通物流必须因地制宜,服务三农
农村物流的服务类型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以为乡镇企业生产流通和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为主,兼顾季节性家产品购销运输服务,主要采用干线长途货运、甩挂运输和县内网络配送方式;二是农村便民物流服务,以农村客运班车捎载为主要运输手段,开展农资、良种、医药、日常消费等连锁商业网点的下行补货配送。同时,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货物的上行发运市场。全省农村物流企业要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充分利用交通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主动调整经营战略,积极组织货源,合理布局运营网点,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营网络,探索不同条件下的运营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农村交通物流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环节:
打造公用性物流设施平台,构建县、乡、村物流网络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试点县(市、区)必须搭建公用性农村物流设施平台,整合农村分散的物流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按照“层次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资源整合、公用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县级物流分拨中心的选址,应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布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应充分满足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需要,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升留出足够的空间;主体建筑必须按照省厅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按照标准导入统一的外观形象标识系统。乡镇物流站场仓储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资源,依托“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进行改建、扩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区位优势明显、物流需求较大的行政村要合理布设物流网点,并注意利用和整合邮政、供销等系统的网点资源,逐步建立起完善、公用的物流设施体系和网络体系。
搭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说,信息化是打开农村物流的金钥匙。从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情况看,建设的信息系统水平不高、功能简单,不能满足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需要。各试点单位必须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物流理念,开发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科技,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为农村交通物流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公共信息平台要解决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机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诚信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等。农村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注意做好三个对接:一是以省厅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接;二是与各级_门管理平台对接;三是和邮政、供销等流通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商流、交通流、信息流的结合,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个性化模块,尽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互相借鉴学习,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在搞好农村交通物流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相关运营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健全部门协同机制、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企业运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考虑将农村交通物流企业纳入涉农企业范畴,对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关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和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交通物流公司,或者引导有规模的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按照市场规律运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以燃油税费改革为契机,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倾斜一线,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加强统计调查、信息等工作,夯实管理工作基础。
扩大服务规模,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可持续发展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政府引导;农村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06 — 02
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党的十大八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的要求。为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今一个阶段,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必须紧紧依靠产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又势必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而无论依靠什么样的产业支撑都离不开现代农村物流的积极参与,没有现代农村物流的配套服务,原材料、产品就难以实现高速快捷的流通,势必影响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1.小城镇建设为农村物流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有商品就有流通,当区域内商品的流通量达到一定规模,流通环节出现更为精细化的分工,从而形成从初始地到目的地的多环节链接过程,这便形成了物流。物流是商品交换、流通、运输的更高层次,是连接各产业区间的通道和载体。参与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各环节,通过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形成物流产业联系,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便是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涵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多方面。
小城镇是处于农村、城市的中间地带,既是破除二元结构的新载体,也是连接二元结构的结合体。而小城镇建设不单是城镇化的问题,它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就黑龙江省而言,小城镇建设具有地广人疏、设施落后、产业单一、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滞后、政府投入不足的劣势。小城镇建设只有通过产业引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大量的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实现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效应,才能形成产业延伸发展,带动消费和第三产业。因此,发展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基础前提,是保持小城镇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未来五年,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重点发展5万人口以上规模小城镇75个,3万至5万人口规模小城镇50个,容纳人口1100万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万人。当前,黑龙江省百个小城镇建设试点,根据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寻求支撑,有力带动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以大农业为基础支撑的一系列衍生产业发展,在城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为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齐齐哈尔市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出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的原则,建设一批连接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的小城镇,着力打造产业带动型、旅游拉动型、商贸促动型特色小城镇。计划到2020年,较大的重点镇人口达到5万人,其他小城镇的平均人口达到2万人。齐齐哈尔通过产业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三驾马车”全力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城镇承载功能和转变农村生产关系,小城镇极速膨胀和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对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提出现实要求。
2.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决不同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农村是二元结构中物流的一个重要基本面,它既是物流的初始地,也是物流的目的地。然而,由于早些年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为中心,农村为辅助延伸的物流网络,使农村物流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物流,呈现出基础弱、流速慢、运力低、无体系等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优先解决和发展,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农业多种经营得到发展和繁荣,加之“城市病”的出现,城市发展空间的不足,使以产地为中心的市场得以形成,出现了一批以山东寿光为代表的产地大市场,极大带动了当地农村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对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的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中采购,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拉动农产品的外销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黑龙江从农业大省走向农业强省发展。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完善功能的需要。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城镇更贴近农村,与农村的互动交流共享更顺畅,破除城市与农村的诸多限制,使二元结构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更加趋同。建立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加快城市与农村物质交换,实现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互补;物流通犹如小城镇基础建设的“七通一平”不可或缺,有了现代农村物流的基础配套服务,小城镇建设才能实现从农村速度走上城市速度。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产业就需要有物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现代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要求必须有现代的物流配套,而具有现代物流基础的小城镇,对产业项目的引入、形成和发力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和推动能力,所以说发展农村物流是小城镇建设产业支撑的关键。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犹如分布全身的血管,连接覆盖着城乡的各个功能区,有效配置交换着各种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和消耗品,“血管”连接不到或输送不畅的地方,就会逐步坏死甚至影响整体机能的运行。只有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逐步转变农村市场流通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物流的通道作用,加快经济活动频率和效率,增强城镇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小城镇的农业产业化、功能社会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小城镇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政府引导是发展农村物流服务小城镇建设的关键
我国现代城市物流发展起步于货运业,随着分工的精细化,货运与运输分离,成为第三方物流的代表。伴随经济活动专业化发展和需要,货运衍生出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运输等多工种。伴随网络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和运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深入推广和物流行业的整合,由初始地到目的地的定点物流将向期货需求物流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将向第四方物流发展。城市物流经历了市场规律下的自主与曲折,缺乏政府规划和行业规范,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物流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扩张的重点改造区,限制和影响着城市发展。农村物流作为城市物流网络的延伸,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急需扩容,决不能重走城市物流的老路,政府的先行介入和引导,是农村物流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谋划农村物流网络布局。政府要代替市场履行规划职能,统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科学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最大范围的覆盖城乡,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协调农村区域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的定位和发展,加强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功能。齐齐哈尔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功引入全国物流龙头中汇城公司,全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了物流的带动效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是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成功典范。要准确评估小城镇物流建设的层级定位、建设规模和辐射作用,将其纳入区域物流规划体系,有效配合区域物流中心作用的发挥。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就黑龙江省而言,未来五年百余个小城镇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容纳全省1/4以上的人口总量,需要一定的物流基础支撑运行。随着黑龙江“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的推进,将撑起现代快速的农村物流运输骨架,为农村物流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农村物流运输线上的节点小城镇和农村物流规划体系内的物流转运重镇,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引进城市物流企业入驻,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适合小城镇生产生活规模和有效辐射半径的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
探索现代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在广阔的农村和小城镇,企业物流难以实现有效覆盖和延伸,需要专业性更强的第三方物流介入。城市物流终端止于销售环节,只作为流通的载体和平台,而不作为生产方销售的主体。农村物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物流,到小城镇、到乡村的层级,流通范围、流通量变小,其必然要面对个体客户和农户,农村物流具有的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源于对第三方物流进入的要求和需要面对广大农户的物流现实需要,近年来,商务部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信福工程”、“家电下乡工程”;供销合作总社开展了“新合作工程”、“新网工程”;农业部推出“5520”工程和“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国家质检总局推出“百百万万”工程等,这些带有政策性的商品流通工程,极大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活跃了农村市场,为农村物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地探索出“X+农户”的“农超对接”多元化单向农村消费物流服务模式,选择什么样的X在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的选择。在政府引导小城镇物流服务模式探索中,要注重建立“农户+X”的反向农村生产物流服务模式,将小城镇生产的工业品、农产品输送出去,保持小城镇的产业良性发展。
立足绿色产业打造高端物流经济。
要有效把握和挖掘现代网上购物、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潜力,发挥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农户+X”的反向农村生产物流服务,使齐齐哈尔有机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更多地走向终端用户,通过终端用户的满意度提升,进一步提高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基地的品牌效应。
要抢占国家支持物联网发展的先机,积极争取参与国家“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绿色商品编码和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让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从品种选育、土壤分析、环境选择、种殖培养、田间管理、采摘储存、生产加工一直到百姓餐桌实现全程绿色监控,促进齐齐哈尔农村消费输入型和生产输出型双向物流体系建设,发挥物流对小城镇经济的带动作用。
要使以小城镇为引领的广大农村不仅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主阵地,更要发展成为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后经济增长区”,彻底破除城市和农村泾渭分明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户籍限制,实现二元结构的产业分工更趋合理,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发展更为均衡。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浙西南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对生产、流通和消费产生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各行业的发展。但是相对城市物流的现代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农村物流的水平却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物流的概念直接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学者们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主要是以农村为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中心,以农产品、农用物资为对象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的过程。是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
1 浙西南地区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资源丰富,是浙江重要的农业城市,具有许多远近闻名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由于由于丽水的农村流通体系比较落后,流通供应链较长,环节过多,使农副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成本过高,利益被中间环节截留,农民增产不增收,最终导致丽水最大的优势资源――绿色农业资源等生态优势一直未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缺乏统一科学的物流规划
丽水是浙江省农业城市,农村经济是其主力军,随着国家及省、市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农业发展得到大力提升,农村基础建设也逐步加强,农村的网、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总体来说,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在浙西南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却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发展较缓慢。一方面农村物流尚无明确的主管部门,管理较为混乱,交管、商务、邮政等部门各自有着一套管理政策和方案,相互间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多头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丽水在浙江属于欠发达的山区,农业企业发展受到地域因素、区域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较慢,规模较小,而省内大型物流企业主要关注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导致丽水农村物流发展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模式,进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农村物流的对象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而且多以鲜活农产品为主,数量大、品种多、保鲜要求高、季节时令性强等特点。这就对物流的要求有着更为苛刻的标准,对交通、道路、车辆等物流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推行“城市优先”的物流发展战略,再加上丽水的山区地域因素,导致丽水农村物流在交通工具、道路设施、物流中心、市场建设等流通基础设施方面严重不足,特别是针对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冷链物流技术,远远落后于现代化水平高、功能完善的城市物流,使得很多优质的农特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措施损失率高居不下。
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与城市物流现代化高速发展相比,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是浙西南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又一瓶颈。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化程度是直接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浙西南农村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等农业信息要素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相关农业部门也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但尚未普及到所有的乡、村。据调查,丽水建制村农户平均上网率不足15%,远低于城市。而且市场供求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低下,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农民获取的信息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失真现象严重,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最终影响物流增值性。总体上说,浙西南真正的健全、快捷、准确可靠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还未真正形成,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和工作,更无法真正起到对物流市场信息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缺位
浙西南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畅,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究其根源主要是农村流通专业人才队伍的匮乏,农产品流通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和购买过程构成,它是农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而农产品流通专业人员主要涉及农技人才、农产品经纪人、营销贸易人才、流通专业人才等,这些人员的配置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浙西南农村物流中,无论是现有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在流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及信息化技术应用上都极度的匮乏,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
2 浙西南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搞好农村物流体系规划
要借助国家、省关注“三农”问题的契机,丽水市政府应该抓紧时间出台相关农村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明确农村物流领导机构,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关系,降低农村物流的准入门槛,在物流经营方面的贷款、税收和相关服务经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补助,为发展农村物流营造良好的平台。同时要做好浙西南农村物流的整体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农村物流规划,并与丽水总体物流产业规划、物流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物流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因素。丽水当地政府应该在中央财政拨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本投入,继续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向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设立农村基础设施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加快农村客、货运输场站的建设,优化整合农资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仓储中心的资源,促进农村物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如果说农村物流发展的硬件是物流基础设施的话,那么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则是农村物流发展的软件因素。农村物流信息主要包括与农村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生产经营信息,与农村物流有关的农资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信息。近年来,浙西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村物流信息发展滞后,生产和消费双方无法获得快捷准确的市场信息。因此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健全符合买卖双方实际需求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乡、镇、村普及面,及时收集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在生产和消费间实现信息的互联与沟通,资源共享,减少了农产品的无效流动,降低物流的成本,提高农村物流的效率,实现利益共赢,有效推动农村物流现代化快速发展。
大力培养引进现代农村物流人才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目前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浙西南农村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此,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物流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农村物流专业,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大引进具备物流管理(下转第115页)(上接第62页)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力度,影响、带动和加快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再次,要加快当前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步伐,选派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进入高等院校或先进的物流企业去进修和培训;最后,在培训方式和途径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对象,开展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途径,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集中面授、现场演示、实地操作、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郭碧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外资,2011(04).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物流 瓶颈 发展
一、农村物流市场的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农业领域物流配送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及农产品的配送。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指农村日用品及工业品的配送。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
二、农村物流的发展瓶颈分析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我国广大农村,除个别较富裕的地方实现了村村通的道路要求,绝大部分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高,物流运输工具难以发挥作用;消息闭塞,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其自然属性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风险较大。农村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的农产品就难以运输、加工等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多地少,耕种分散,又缺乏农村农协等中介组织的参与,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门,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
就国家层面来看,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农村发展势头良好,税费改革让农民受益很大,但农业税的取消也同时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民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没有资金又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瓶颈制约因素凸现。因此,发挥县乡两级政府的作用,加大农村信用资金的投放力度,设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引导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物流研究与物流技术的开发,积极开展不同地区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就产业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采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就物流层面的基础――农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以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产权重组,壮大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实力;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谋求绿色、安全卫生、健康的消费。具体表现为:对农产品的需求表现为物理、化学、营养、卫生及消费心理上,不仅对农产品可度量的参数有要求,而且对生产该产品的环境也有严格要求,进而对生产的方式也有要求。对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也要求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这就要求农村积极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使其发挥新时期农村生产组织的纽带和桥梁,积极从事与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去,按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即在农业产前向农业生产者统一供应优质种苗、实施统一的操作规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分级处理等方面进行监控。以达到农副产品的绿色健康要求。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物流能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
随着国家西部战略的展开,东部先富带动西部后富政策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步伐的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两条主线的交汇点。而发展位于我们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不能照搬中部东部的发展方式,因为不同的区位与地理条件决定了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有他的特色。同时,西部农村发展又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发展的经验,同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之间在发展道路上有诸多的相似点。其中,物流服务能力的发展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有突出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总结了多种对物流服务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最终通过对物流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反映为农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产品特点,经济条件,人力资源组成等,对各因素的作用效果又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地区的特定现实,分析了物流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了影响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各关键因素是怎样对物流效果起作用,并对西部农村物流的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1 物流能力与西部物流的特点
对于物流能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定义。我国著名专家马士华教授等给出的定义更贴近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更具实践意义。他认为,物流能力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而我国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这个物流系统又有什么特点呢,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部地区地处偏远,地广人稀。西部农村的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大,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产品产量巨大,产地分散,地理条件多样,故对物流服务水平要求高,对如何提高物流效率的研究更具意义。
其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产品和资源的输出。西部农村地区本身对农产品的消费能力有限,本地销售利润低,产品外销竞争力强,外销附加价值高。而消费地距离产地空间距离大,要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距离外销物流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西部农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决定了输出产品以农业成品,半成品为主。农产品的季节性和不便储藏运输的特点要求物流服务运用先进的技术,执行更高的标准,保证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和交付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价值得到更高效的实现。
最后,西部地区的专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物流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农户自发,或政府主办的物流组织为主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效率偏低,服务灵活性差。这些特点又造成了物流成本的急剧上升,挤占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影响农业发展,又进一步抑制物流发展,造成不良循环。专业化物流人才构建起充分竞争的物流服务市场显得尤为迫切。
2 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建设的经验
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荷兰,农业物流的发展程度也最高。从物流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来看,优势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搭建良好平台
①制定针对农业物流的完善法规和制度。美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地位,他对农业市场运输制定了完善的法规制度,并放开了对农业运输市场的直接干预,营造了自由竞争的农业物流服务市场,为农业物流企业提供便利,有效促进了它的发展。
②从宏观角度规划物流建设。日本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物流硬件设施,同时也非常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为农业物流提供了硬件保证,从更长远和全面的角度引导农业物流的发展。
③输送专业人才。荷兰政府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并规定相应物流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上岗证书才可以从业,这为物流专业化运作提供了保障。专业化人才是荷兰农业物流一直能保证相对高效的关键,也使发展过程中的改革更为顺畅,成功。
农业物流主体积极运作
①成立农协或农业合作社。日本和荷兰的农民结成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便于组织和规划,提高了物流设备的运作效率。在与第三方物流谈判过程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②建立物流园区。在合适的地区建立物流园区,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细化分工,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现代的物流与供应链中,寻求链条上每个环节的增值成为共识。农产品生产方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不仅高效,规模效应还会使物流成本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第三方物流的灵活性也是极高的,能很好的适应农户的各种需求。
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有独特性。产地与消费者的距离远,城市消费能力强,消费人口多,内陆面积大等条件下,我国农产品的物流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农村物流逐步建立起来,菜篮子和果篮子越来越丰富,物流成本越来越低,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我国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集散地建设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今后也继续成为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模式。
3 影响我国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将制约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层面
①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服务水平。随着国家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自主性加强,同时带来的还有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全面掌握和分析市场信息,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农户正确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计划,物流部门根据计划合理调配资源,配合农产品的一系列物流工作。
②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西部农村物流行业要发展,需要政府法规的保驾护航。现今西部农村物流发展遇到两种极端情况:物流成本过高,抑制农产品的输出,挤占农产品的利润;物流利润过低,行业缺乏活力,得不到健康发展。政府需要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同时监督控制行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完全放开,形成自由竞争的市场。
③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政府主导的建设投资是解决的重要途径。
物流主体方面
①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农业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尤其在西部农村地区,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农民更多的依赖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来帮助他们实现产品的运输等工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是解决西部农村物流难题的重要方式。
②农民结成互助合作社。作为甲方的农民个体间分布广泛,农产品种类多而数量有限,这给物流服务带来了难题。通过合作社或农协的组织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的以集体形式承担物流工作,通过自建物流或外包第三方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此过程中还能间接的提升农民的物流专业知识,使农民更好的观察和理解物流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物流中介组织的配合。物流中介组织可以很好的链接农民和物流企业,提供最适合的信息,帮助双方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达到三赢的目的。
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物流科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人才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能在必要的时候变革物流运作方式,始终保持物流服务的高质量。
以上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作用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制定规范,由专业人才组织建立起的物流队伍间相互配合,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农产品物流服务。
4 西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现实途径
①现代农产品物流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脚步的加快,城市反哺农村进程的推进,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大力投入,已为西部农村物流建设提供了可喜的条件:国家对农资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十一五”期间对95%农村地区行政村通电话和网络接入的工程;万村千乡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5520工程,新合作工程等。西部农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支持系统。进一步加大西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物流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宏观的调控机制和发展规划;推进物流标准化运作和先进农业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总体劳动力素质,着力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②现代化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物流园区,将分散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起来,实现高效率的农产品运输,深加工,交易的物流供应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城市物流体系中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信息,需求预测,仓储运输,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方面提供了高层次的全程服务。第三方物流的最大优点在于促进了生产和流通的分工,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的成本,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是我国现今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和主流。提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明显,各地都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加强对涉农物流的扶持是发展的两个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发展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往往带来物流量的巨大增长,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对经济发展先行的优势。因此,抓好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支点的作用,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对此,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实例。 2.湖北省荆门市实施“中国农谷”。借鉴“硅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三化同步”为原则,泛农发展为方向,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农业试验示范区,其中交通运输规划被赋予了先行的地位。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启动了武荆高速公路至屈家岭连接线(“农谷大道”)的建设工作,2012年3月底已全面完成土方工程和垫层施工。同时,正在抓紧组建荆门市中国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按市镇村三级站场框架搭建物流实体网,以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手段搭建信息网。实现“中国农谷”先行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无缝对接,为“中国农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下对其不足的突出表现进行论述。
二、当前交通运输物流的现状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对接的问题
1.对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决策者对交通运输物流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统筹的规划,物流公司处于分散自发状态或由企业自办物流,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涉及工商、交通运输、铁路等方方面面,缺乏组织、信息及运行能力的具体指导。缺乏对物流市场的有效监管,存在伪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三、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深化交通运输企业改革。以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新的经营模式,走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发展规模化、运输专业化的道路,彻底扭转经营主体多、小、弱、散的局面。重点抓好交通运输企业改制工作,把企业改制同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力求在结构完善、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下是山东省的实例: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引领山东省全省物流业集聚发展的运输枢纽站场(物流园区)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品牌;搭建起干线运输网、城市配送网和农村物流网,三网融合,覆盖山东省全省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网络;构筑起功能完善、流程顺畅、使用便捷、运作高效的山东省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体系。同时,鼓励货运场站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依托主要港口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内陆无水港,建立国际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完善交通运输物流通道网络,加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继续完善集疏港公路和机场路的建设,统筹内河港口、航道、船闸的建设,重点实施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小清河复航工程及其它重要支线航道的建设。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支持、鼓励传统货运企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为特色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立起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农村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的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发展班车物流和货运公交,开展鲜活农产品的直达运输,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农村日用品、农资物流中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2.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些实例。各地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部门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副产品、农资、生活用品流通。以下是湖北省的一些实例: (2)2011年7月,总投资1300多万元,集农村客运、货物集散、仓储服务、农副产品交易、综合信息以及连接货运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湖北省长阳资丘镇山区农村交通运输物流综合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部门县级货运中心及乡镇综合服务站、邮政部门邮政所及村级三农服务站、商贸部门万村千户农家网店、供销部门乡镇供销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优势,“四点合一”,进一步探索了整合资源推动农村物流发展之路。 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措施。对于涉农物流应重点发展一是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县乡公路老旧油路比重大,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但建设标准较低,还未实现村村互联互通,因此需要加以改造提高。二是提高物流的装备水平,因为涉农物流的装备水平往往低于城市物流的装备水平。对于涉农物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四个坚持”,为发展农村交通运输物流提供坚强保障。即坚持政府主导,把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来推动;坚持规划先行,聘请高校物流专家对农村物流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编制,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定位,按照“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把握好发展重心;坚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采取试点引路、分类推进的方法实现农村交通运输物流可持续发展。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农产品物流的形成,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特色要求节约农产品流通成本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农产品的流动速度,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而目前破解三农问题之前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机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不断提高,消费者也在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市场的脚步。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机制,对于农产品流通时提高农产品的价
二、现代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加快了农产品进入消费缓解的速度,减少农民损失
农产品的价值与生命主要体现在鲜活上,但是鲜活的农产品含水量较高,保险周期太短,很容易腐烂变质。而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形成,进一步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这样才可以把农产品输出的时间和生产的时间的间隔缩短,使农产品尽快走进销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既能满足消费者在鲜活性方面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因为农产品腐烂变质而带来的亏损。
(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农村经济持续增值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受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影响,虽然农民能够通过提升粮食的价格来增加收入,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受到限制。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只要是因为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相对比较落后,难以形成产业价值链。这样不但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与农产品结构的整改。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很多都是传统的销售模式,或者只是简单的进行加工就进入销售模式,这样不但影响了农产品的增值,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进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值。
三、依托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冷链农产品物流技术
农产品的特点就是具备鲜活性,尤其是容易变质腐烂的农产品,如:肉、鱼和奶等,而冷链农产品物流的前提条件主要体现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的保鲜和冷冻技术。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容易变质腐烂的农产品在装运时都是通过露天完成的,尤其是水果、蔬菜等都是利用普通车进行运输的,导致许多农产品在进入物流环节过程中腐烂变质。而且农产品加工技术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引进先进的存贮设备,如:冷藏车和冷冻库等,从而实现农产品保鲜的目的,进一步减少农产品的亏损。同时,应该提升冷链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投入,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产品物流机制,以此促进农产品的发展。
(二)改善物流缓解,提高增值水平
农产品物流链的环节主要有:加工、分配、包装、运输、存贮以及配送等;如果只是单方面对某一阶段的产品进行增值,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从整个农产品物流链开始来调整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就能加大农产品的增值作用,进一步将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而加大农产品的增值作用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工阶段;具体可以利用产业化运作的方法进行定向式投入、服务和收购,而企业要想和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采取签订协议的手段进行,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2)运输阶段;农产品在进入运输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运输、按时准确、保证质量和经济高效的准则,制定合理科学的运输方案,减少运输流程,选用的运输网络必须要流畅,进一步控制物流运输的成本。(3)存储阶段;许多农产品都要求具有保鲜性,因此在存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有科技含量高的存贮设备与设施投入,并制定科学的仓储管理制度,合理的存放农产品,科学的安排存贮空间,尽可能减少农产品的耗损,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升值能力。
(三)政府需做好宏观调控和其他服务职能
在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过程与中介组织的紧密协调、国家政策方针的引导和企业的高效运转紧密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补充,三者缺一不可。(1)规划方面;国家政策必须规划建设中心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区域。尤其是建立一个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摒弃以前的农产品物流经营方法。在农产品的大型生产产地与销售市场必须建立一个物流园或者是物流配送中心,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农产品的重点生产基地与销售区域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一个集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物流中心,让运输具有联合性和专业性,使农产品生产体系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及建立个涵盖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系统。(2)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废除与更变以前不科学的政策方针,颁布有利于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条例,尤其是推动粮食物流的政策非常重要,如:成立粮食物流调控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粮食生产区域的规划、粮食销售和粮仓的分布。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县域农村物流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物流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物流指的是从农村生产资料采购到农产品销售,包括农产品运输、储藏、流通加工等多种活动的集成。由于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性差、管理不便等问题,通过交邮合作来改善农村物流现状成为了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交邮合作是指通过交通运输部门与邮政部门的联合,依托综合的物流信息平台、邮政网点和运输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以满足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门到门服务需求。交通与邮政的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农村物流服务的系统性效率,提高县域农村物流服务质量。
宁海县是宁波率先开展交邮合作试点的生态农业大县。近几年,宁海县大力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建设、先进物流组织方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发展以及城乡物流配送,并根据公益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宁海县村邮站和交通物流共建试点。通过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4],借力交通物流政策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宁海县农村物流网络,农村“零距离、门到门”终端服务体系初现雏形。2012年,该项目被列为宁波市农村物流发展试点项目。2013年,又入选浙江省交通大物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项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宁海县交邮合作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县域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案例。
二、宁海县交邮合作农村物流现状调研基本概况
1.调研过程
2014年6月至8月,项目组奔赴宁海县对交邮合作农村物流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活动通过电话、问卷以及专访的方式展开。调查内容具体包括宁海县农村发展基本情况、村邮站建设情况及主要业务、交邮合作项目实施的效果和不足等。调研过程得到了宁海县交通运输局物流办的大力支持,使调研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调研范围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范围为宁波市宁海县农村地区。2013年,宁海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58位。农业人口数量达到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万亩,农副产品产量超过80万吨,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00余家,农业市级龙头企业29家。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活日用品和农资等消费超过50亿元,县域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但受本身地域、历史等因素限制,农村仅有小卖铺、流动摊贩等购物场所,且商品种类十分有限。因此,多数农民只能跑到城里进行采购。由于小批量运输货物下乡成本较高,配送商承担农村物流配送的意愿并不强烈。此外,宁海县也是农产品产销大县,共拥有茶叶、蔬菜、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生猪等“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如今这些农产品进入城市销售的物流配送问题也亟待解决。
3.宁海县域农村物流需求及村邮站发展现状调研
目前,宁海县共拥有369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交邮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宁海县邮政局已在全县行政村设立了村邮站364个,并在此基础上叠加设置了100个村邮站物流服务网点,农村覆盖率接近100%。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对于宁海县交邮合作村邮站建设的基本民情进行了考察。
(1)宁海县村民月收入及消费情况
宁海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近年来,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显著提升。根据图1可见,村民的月收入水平大多集中在2500元左右,1500元-2500元之间的人口比例达到34%,月收入处于2500元-5000元之间的人口比例达到29%,5000元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20%。这表明宁海县农村村民的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形成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消费方面,月消费在800元-1500元的人群占比达到32%,月消费在1500元-3000元的人群占比达到42%,而3000元及以上消费的人群所占比例仅有1%(见图2)。由此可见,当前宁海县的农村消费仍以小额消费为主,消费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调研情况初步判断,是受到了农村物流运输不便的影响。
(2)宁海县村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情况
宁海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拥有枇杷、土鸡、贝壳类海鲜等数十种农特产,因此农资配送在县域农村物流服务需求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同时,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农村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迅速。很多村民加入了网上购物的潮流,快递业务量与日俱增,促使电商物流服务需求迅速膨胀。此外,邮政报刊、信件发送也有一定的物流服务需求量。根据图3可见,村民在农产品运输方面的物流服务需求占33%,在电商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占35%;信件、报刊收取等物流服务需求占19%。
(3)宁海县村民对村邮站的了解情况
宁海县村邮站项目始于2012年,初衷是响应宁波建设大物流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为广大村民提供生活、生产上的便利。但是,由于自身宣传与推广不足,以及管理缺陷,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图4可见,只有21%的村民对村邮站有所了解,63%的村民只是听说过,而有16%的村民完全不知道村邮站的存在。
(4)宁海县村邮站服务情况
村邮站建设的目标是提供EMS、报刊、信件、包裹收发以及通讯费、水电费缴纳、养老金领取、邮政汇兑、助农小额取款、农资配送等综合一体化服务。但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物流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滞后,人才匮乏等因素,部分业务无法开展,如养老金领取、邮政汇兑、助农小额取款。有些场地偏小的村邮站还无法提供大件货物、包裹的寄送。根据调研结果来看,村邮站目前的运营主体为邮政部门,整个业务量中报刊收发占26%,小件包裹收发占18%,挂号信收取占7%。此外,水电费、通讯费的缴付分别占25%、14%(见图5)。
(5)宁海县村邮站服务质量情况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村邮站建设的场所大多是村子里的小卖铺或者空闲的办公室。由于场地狭小且较为拥挤,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大件包裹的寄收十分不便甚至无法进行。服务人员多未经过正式的物流培训,服务意识较为淡薄,信件接送错误屡有发生。根据图6可见,村民对于村邮站的满意度只有3%。对于工作人员的不满意占32%,对于环境的不满意占28%,对于业务的不满意占25%。
三、宁海县村邮站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实际走访的结果来看,通过村邮站建设的确能够将物流触角延伸到农村的终端,有效提高县域农村物流的覆盖面和公共效益。但是,村邮站项目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合作力度不够
目前,村邮站的运营依然以邮政为主,_门的参与度不够。没有发挥交通物流在农村物流组织和运营中的强大优势。单纯依靠邮政部门,难以实施大规模的物流活动,导致目前的村邮站服务业务拓展缓慢。
2.成本过高,经营困难
目前,村邮站服务的范围主要是为村民提供信报邮件接收、出售邮票信封、代收代订报刊、充缴水电话费及代办邮政农资业务(如农药、化肥、谷种)等公共服务。由于农村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农民消费能力较弱等因素,村邮站的物流运营成本普遍偏高。导致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
3.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从近年来的运营来看,村邮站的服务主要还集中在邮件接收投送、代缴水电费、通讯费等简单物流及增资服务。而作为主要需求的农资分销配送等方面的服务都未真正的实施,与最初的项目功能设计还有较大差距。村邮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缺失也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进一步推进。
4.保障措施乏力
(1)场地设施受限。如今村邮站基本安排在村委会办公室或者村子的便利商店,缺乏专门使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体积较大的货物就难以受理,同时包裹的安全保管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2)运营资金不足。政府项目的资金主要投入在_分,对于运营过程中的人员投入与激励不足。导致村邮站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如邮件多随处堆放,任由村民自取。
就目前来看,由于有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村邮站项目基本能够实现平稳运行,但其作用远未发挥,项目运转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
四、基于交邮合作的县域农村物流服务发展建议
村邮站是交邮合作发展县域农村物流的载体,结合本次调研的现状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加快村邮站建设
就目前来看,村邮站的布点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农村终端的布局。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村邮站能力的提升以及村邮站之间的网络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村邮站设施建设,实现村邮站的功能拓展;加快完成连接村邮网点的物流网络布局,实现村邮站间的高效协作。此外,应进一步重视品牌建设,使交邮合作村邮站服务深入人心,促进项目的推广和拓展。
2.推进交通与邮政的合作
县域农村物流发展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的艰巨工程,也是提升农村福祉的重要途径。单靠一个部门无法根本性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加强交邮合作,实现交通与邮政的优势互补,是现阶段县域农村物流发展的较优选项。交邮合作,首先是要明确交通与邮政部门的各自分工,以及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就目前来看,村邮站建设主要以邮政为基础,所提供的服务也主要偏向于这一领域。为了使村邮站更有生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注入交通物流的活水,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交邮合作的关键就在于将交通与邮政的资源有效整合,提升村邮站的运作效率。
3.合理平衡成本与效益
县域农村物流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市场兼公益的特性。因此,在交邮合作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项目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农村物流的公益性,对于部分明显缺乏收益,但又关系到农村民生和村民生活便利的部分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使其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最大程度上地满足农村的物流需求。
4.拓展多样性服务
拓展多样性服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的村邮站服务基础上,加大物流服务的拓展。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提供电商下乡所需的物流服务功能,满足村民对于互联网购物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水产养殖区域可以配套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方便地方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结合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适时开展如小额贷款、助农保险等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以物流为基础的全方位助农服务。
5.提高服务质量
便民是县域农村物流发展的主旨,交邮合作发展县域农村物流的根本应着眼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硬件上,要大力改变现有村邮站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区域内部环境,合理布局,避免拥挤杂乱。在软实力上,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改变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态度和水平。
农村快递选题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分析
新型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因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以及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趋势。文章以电子商务为背景通过物流知识对农村物流进行研究,了解农村物流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1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农村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京东商城、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发展迅速,同时也给众多的快递企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我国在2015年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2016年预计将达到275亿件。但从目前各电商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商的业务主要来源于城市网购人群。中国的近1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有7亿,在城市网购人口和网购能力已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市场成为了各大电商目前布局的重点。_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曾在2014年预测,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望突破4600亿元。而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的广泛深入推广,农村物流这个规模超1000亿的市场也成为了物流领域的下一个蓝海。
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5年_中央、_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提出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以及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与201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相比,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还重点提到了要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各巨头的重视与发展
跟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稳健的脚步,多个企业都相继着眼于农村这片“蓝海”,开始布局农村市场物流网络。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和京东也在同一战场――农村电商中厮杀着。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10月启动了旗下淘宝网的“千县万村”计划;2015年7月在淘宝上线农资频道,涵盖了从种子、农机、肥料、农药、饲料、兽药等产品;未来三至五年内,阿里集团计划投资百亿元,建立一千个县级淘宝服务中心以及十万个村级淘宝服务站,目标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级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此外,针对部分农村网络覆盖不完善,村民对网购流程不熟悉等情况,阿里希望借助村级服务站,与现有的乡村小卖部结合,以佣金提成的形式激励店主,帮助村民代购。
京东商城目前逐渐形成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以及生鲜电商战略。京东农村电商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两大战略。并依托县级服务中心,推广乡村服务站。县级服务公司全部由京东自营,聘请对乡村生活极其熟悉并具备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人作为主管。此外,县级服务中心还承担代客下单、招募与培训乡村推广员等功能。据统计,京东乡村推广人员人数在2016年4月底已达到15万,服务15万个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100家。而京东帮服务店则采取加盟的形式,主要解决京东商城自营的大家电在物流、安装和维修上的各种需求。京东希望通过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的有机结合,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有力实现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下乡。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农村物流认识不到位
农村物流涉及到物品生产、销售、消费等一系列过程,还有信息系统的流动过程,以及客户需求、成本、效益等各个方面。并不像很多农民认为的只涉及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的买卖,以及物资的存储和运输过程。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农村的宽带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使用率较低;(3)大部分快递公司没有在农村设置完善的配送网络,许多偏远农村的农民要到镇里才能取到快递,快递的门到门服务无法实现等。
专业从事农村物流的人才缺口大
随着我国高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展,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从物流人才的质量来看,中高端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农村物流较城市物流而言,范围广、底子薄,因此行业内缺乏精通农村物流的人才,尤其是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农村物流操作经验的人才。此外,作为近两三年刚刚开始开拓的物流领域,目前也没有院校对各种这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物流人才,导致各层次人员参差不齐。
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在我国,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而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农村家庭只有。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整理和的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此外,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在农村的使用率也较低。
农村生产经营分散
农村物流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数量庞大的个体农民,由于农民的生产经营较城市居民更加分散,这就导致了农村物流的服务面相比城市物流更加广阔,服务对象的数量倍增,物流服务的难度巨大。生产经营的分散性是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关法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村物流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相应的规范管理和调节市场运行的制度、法规,市场运行秩序还需进一步的规范。
3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统一农村物流车辆管理;(3)推进农村物流枢纽站场建设;(4)完善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布局。
构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对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便是当下发展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
培养农村物流专业人才
就目前而言,农村物流知识的普及和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且急需解决的任务。农村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精通城市物流活动,更要针对农村物流的特点开展符合特点的物流活动。
完善农村物流政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农村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2)发展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的农村物流企业;(3)整合现有农村物流资源,实现农村物流体系和运作的规模化;(4)加紧制定我国宏观的农村物流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滢.浅谈中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3):43-45.
[2]张威威.新时代农村物流发展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7):10-11.
[3]刘丽.我国农村物流动态联盟模式研究[D].黑龙_一农垦大学,2010.
[4]苏星燕,陈治亚,周艾飞.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物流新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09):85-8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