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排行榜 第1篇
德国的钟声是音乐摇篮,到处摇我们进梦。当代的空间越来越窄,能在工夫上来回古古,多一点弹性,仍是好的。钟声是一程回首之旅。但德国另有一种声音令人转头。从巴登巴登去佛洛伊登希塔特(Freudenstadt,欢喜城之意),我们脱越了整座乌丛林,一路寻觅著名的梦寐湖(Mummelsee)。过了霍尼斯格林德峰,才发明已过了头。本来梦寐湖是黑丛林公有的一面小镜子,以杉树丛为茶青的宝盒,人不知鬼不觉地躲在浓阳的深处,现代骑士们策其宾士与宝马一掠而过,怎会注重到呢?
我们在如幻如惑的湖光里迷了一阵,才带了利欲熏心重上南征之路。临去前,在湖边的小店里买了两件会收声的工具。一件是三尺多长的一条浅绿色塑胶管子,上里印着一圈圈的凸纹,舞动如轮的时刻会咿嘤出声,浑俗可听。我借觉得是谁这么好兴趣,居然在湖边吹笛。因而以四马克购了一条,一起上泊车在林间,拿出来挥弄一番,浓淡的音韵,险些召来牧神战树粗,两人相瞅而笑,浑不知身在那边。
另一件倒是一匣灌音带。我问伙计有没有Volksmusik,她就拿这一匣给我。名叫DeutschlandSchnHeimat,正是_德意志,斑斓的故里_。我们一路南行,就在车上听了起来。第二面的歌最有特点,咏叹的尽是南边的风土。脚风琴婉转的韵律里,艰深而沉洪的男高音缓缓唱出_从阿尔亢斯山地到北海边_,那声音,充足之中躲藏着磁性,令人光荣这十块马克花得相称值得。《黑森林谷地的磨坊》、《陈腐的海德堡》、《波定湖上的好日子》…一尾又一首,知足了我们的等候。我们的车头一路向南,正指着水光潋滟的波定湖,听着LustigeTageamBodensee飞扬的音调,更删壮游的劳兴,加快中,黑森林的黛绿酿成了惊涛骇浪而来。是果为发生贝多芬与瓦格纳的国家吗?为何连江湖上的平易近谣也扬起激越的号声与鼓声呢?末了一首鼓号交鸣的《横越德国》更动听激情,而林木开处,佛洛伊登希塔特的红顶白墙,渐已琳琅可看了。
散文排行榜 第2篇
童年消亡的那一刻,我们在十字街口迷路了。灰蒙蒙的苍穹掩盖了整个村庄,心也随之迷惘……
看着镜中的自己,脱去稚气的脸蛋,微微泛白的牛仔裤,波澜不禁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己这么陌生,是否这就是长大?
可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长大,这不是我所期望的,我渴望回到小时候。小时候,是最纯真的。可以甩着小辫子,哼着“小燕子”,含着甜蜜蜜的糖果,与形影不离的伙伴拉着彼此胖乎乎肉嫩嫩的小手一起穿梭在乡间的田野。可以整天无忧无虑,高兴了毫无顾忌得笑到肚子痛,难过了又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常就像那蓝蓝的天空,委屈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雨,好心情的时候又是一片晴朗无云。
羡慕小时候多么单纯,没有烦恼。不会因为考试不及格遭到批评而伤心得独自落泪;不会因为被冤枉却找不到人诉说而只能在心底默默的委屈无奈;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遭到冷眼被否认而黯然神伤;更不会被触碰到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深处而让泪水浸透整个枕巾……
然而最渴望的还是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名叫感情。小时候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失去。失去亲人,失去希望,失去最最温热的怀抱。小时候永远都不知道失去最爱的亲人后那种仿佛自己也走到了死亡的边缘的那种感觉,那种悲痛到绝望的感受。更不会懂得,一滴泪要忍到多痛多悲切,甚至快要窒息,才可以悄然无声地落下。
可是,我弄丢了往日最真挚的笑颜,唱不出曾经咿咿呀呀的歌曲,失去了从前那么纯真诚挚的心灵,再也没有了童年。但是这就是长大,想逃都逃不掉,不如好好把握。
回忆里想起模糊的小时候,云朵漂浮在蓝蓝的天空……
好好珍惜我们的童年,别让它毫无价值,如沙般飘散,随风逝去。——后记
散文排行榜 第3篇
女人如荷,有荷一样娇美的容颜,媚而不俗,清而不浊,温温婉婉,娇娇柔柔。抬手,十指纤纤;启唇,皓齿莹莹;顾盼,流眸婉转。偶有夏季风吹过,掀起裙带飘飘,便会于不经意间,露出雪白的大腿和涂了甲油的小脚,这时,任由你是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女人如菊,有菊一样缜密的心思,温柔婉约,恬静淡雅。那缠缠绵绵的相思,哀哀怨怨的幽情,总会让男人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一忽儿的喜笑颜开,一忽儿的小雷阵雨,一忽儿的晴转多云,引的男人像猜谜一样,猜也猜不透,读也读不懂。
女人如兰,兰心慧质,芬芳四溢,感性里永远有缱缱绻绻的爱;理性里永远有默默无言的舍。女人的心事,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当曰“暗香浮动”……
温柔是女人最本质的特性,是来自骨子里的一种柔情似水,它像一缕清新的空气,让你能感觉得到,却无法形容;它像一泓清泉,能脉脉地流到你的心上,却触摸不出。“月光色,女子香”,“女人如花花似梦”,都是对女人风情万种的别样写照。温柔,能让再刚硬的男人也柔肠百结,能让调皮的婴孩酣然入睡;温柔,能化干戈为玉帛;温柔,能使阴霾的心情阳光灿烂。可以说:温柔,是女人最真的本性。
大凡女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娇羞的天性,她们说话时轻言软语,举手投足矜持雅致,目光中,总会若有若无一种淡淡的欲语还休。那嫣然一笑的神态,楚楚动人的容貌,总是勾起男人无限的怜香惜玉之情。当遇到心仪的男子如炬的目光时,她们甚至不敢抬头迎视,只那一低头的娇羞,便更会让男人怦然心动,意乱情迷。
浪漫是女人最彻头彻尾的情调,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欢浪漫,追求浪漫。情人节到了,一束娇艳欲滴的玫瑰,便让女人如痴如醉;女人的生日到了,一顿雅致的烛光晚餐,便会让她热泪盈眶。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她的笑,她的哭都挂在脸上。女人爱幻想,往往追求那种超脱实际的梦幻的情调,所以,她闲暇时,会把家布置得浪漫温馨;男人回到家,她会鸟儿一样扑上来,温情拥抱;外出旅游时,她会背好多件衣服,累得气喘吁吁,仅仅是为了拍照而已……女人在浪漫中生活,天马行空,浪漫是女人永远至爱的情调。
女人味幽香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来自体外的,即香水味。女人,是美丽的天使,没有一个女人不爱美,出门前,在身上扑上淡淡的香水,往往让女人衣袂飘飘,香气扑鼻,女人所过之处,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还有一层是来自内在的,即气质和修养。这种幽香是由内向外散发出的一种迷人气息,这种女人味,即使没洒香水,你也会觉得她是幽香的,她的亭亭玉立,她的淡雅脱俗,她的卓尔不群,她的文雅高贵,吸引着你去嗅、去闻、去探求、去亲近、去遐思。当然,这种幽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它是博览群书,不懈修炼,经过深沉的积淀而形成的。
女人香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性感。穿着古典的旗袍,发髻高挽;或穿着低胸的吊带,长发飘飘,修腿皙长,美目顾盼,那种妩媚,那种风流,是来自天使的诱惑,令男人为之震撼,为之倾倒。女人的风情还包含内在的品位,没有品位的女人,只能艳一时,不能艳一世,所以,有女人味的女人,绝不会吝啬花在追求高雅情趣上的时间,她们绝不会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中去。风情的女人是狐媚的妖精,能凭自己内在的气质令人倾倒,令人叹服。风情,是女人味中最具魅力的一种。
女人香,是花,芬芳馥郁;是水,温柔蚀骨;是风,幽韵绵长。女人香,是宽容、善良、聪慧。女人香,是良好的气质和修养;女人香,是风姿绰约,风情万种。女人香,是一幅亮丽的画,一阕婉约的词。女人何止风情万种……
散文排行榜 第4篇
长江,母亲的河流,这对上海人说来,感触尤深。因为他们懂得,没有长江,甚至连上海这个地方也没有。
以“沧海桑田”四字概括上海的来历是最恰当的。在新生代第四纪大理冰期之后,古长江三角洲被淹没在海里,成为一片汪洋。滚滚东流的长江,从上游挟带下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又出现了新的陆地。五、六千年以前,今天上海地区的西部,是大片的沼泽地带,而在一些高地上,已有人类生息、繁殖。解放后,上海先后发现了嵩泽、亭林、查山、马桥、严桥等二十四处古文化遗址和数千件出土文物。从这些遗址和文物的考察中,足以看出上海形成的基本过程。其中清浦县嵩泽遗址下层出土的文化遗存,经碳1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最远的距今已有五千九百八十五年,从出土的陶罐、陶釜、骨箭头、石斧、鹿角和一个窖穴里发现的籼稻粒中,不难想象古上海人的生活情景和生产水平。其他古遗址下层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古代上海有三大产业:捕鱼、煮盐和纺纱织布。在公元三、四世纪,只有渔业。当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直流入海。江流入海处,古书上称为“渎”。上海地处吴淞江下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并且使用一种叫做“沪”的工具。《舆地志》载:“插竹到海中以绳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沪(古书上写作扈)”。早在《晋书》上将吴淞江下游一带称为“沪渎”,上海别称为“沪”,就是这个来历。
当年渔民们到海上去捕鱼,口头喊惯了“上海区”,这里的“上”是到的意思,久而久之,“上海”两字就成为海边一带的地名了。明弘治《上海志》解释道:“其名上海者,乃地居海洋之上故也。”
宋代以前,吴淞江下游近海处,有两条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下海浦在今虹口区,虽已湮没,但昆明路有下海庙遗址,可知其所在。至于上海浦,有人说是黄浦江的一段,旁有上海镇,南宋时是个海外贸易港口,从东南亚来的海船,多停泊于此,镇上设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提举司。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七至二十九年间,才设置上海县。所以有人认为上海这个地名,是从上海浦而来;而上海浦之名,又确系近海之故。
上海还叫做“申”,相传战国时这里是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据史书上说,楚王原赐黄歇淮北之地,黄歇不满意,要求封于江东之地,楚王只得答应。江东范围很广,上海当时只有一个部分成陆,是否以此为据而称“申”,值得怀疑。此外,亦有人说黄浦江是黄歇开凿而命名,也不足为据。经查考,这些说法始于明代,直到上海成为繁华之地以后,以申江、春申、歇浦、申浦作店铺招牌或见诸诗文者才更多。上述这种种说法虽不免出于附会,但因沿用了几百年,这个“申”字与上海也就难解难分了。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真正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的却是滚滚长江水,滔滔万古流。她在造就了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市——上海之后,终于奔流入海!
散文排行榜 第5篇
十月的上海,风和日丽。从踏进的这一刻,就被拥堵的车流占据了眼球。刹那,想起数十年前的清晨,那骑车上班人川流不息的壮观场面,像沸腾的海。一切不可再比从前,此地俨然已是国际大都市。仅仅从林立的大厦,拥挤的街市是无法解读这座城市。不同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仅是过客,悠然地飘过。
又一次军校同学聚会的地点选择在上海。这儿有几个同学,且又是闻名于世的大都市,似乎这就是不容置疑的理由。几个月前,上微信里,众同学就开始热议起来。同学幼林,杨鵬等地主,花尽心思总想弄出点新意,让聚会的战友在上海美美的度过。这一点所有的战友心里是懂的,言语中表达着对筹备者的万分感激。如同以往,报到、入住,尔后三三两两的围坐交谈。其实相聚就是相见,没有更多的形式。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在一起,用一种亲切、激动的心情碰撞着。尽管我们八队不妨也有佼佼者引以为豪,但众多人还是平平之辈。恰恰就是我们平平的人分外怀念曾经朝夕相处的生活,以朴素的常情牵挂着。比如当年的徐昌祥教导员,陆开华副教导员,还有队部炊事班的战友时常进入我们梦中。
时光毫不留情的改变了我们,年轻已成为过去。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但未来的日子依然充满阳光。我们还需担负起责任,更加娴熟的驾驭着人生。夕阳还在山的背面,期待着几度红。军营磨砺的品性会使我们从生活中拾起不同的欢乐,为人生增光添彩。相聚真的很好,我们依然灿烂相笑。四班副江涛还有小虎同学,不可列举的战友一如当年的豪迈风趣,引发了对往昔深情回忆。别小看我们的见面畅谈,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斑斓色彩。失去了一次机会就是人生错过了一个驿站,丧失了一道风景。之前我同一些战友聊过,他们因种种原因无法参加聚会,内心却是向往的。特别是炊事班老班长张汉谋已备好车票,却没想到妻子受伤无奈放弃。但也有战友似乎生活在雾霾中,言语表露出灰暗。我感觉这不是一个军人的气质。人生最可怕就是走不出内心的阴暗,因为外面的世界永远会有一片阳光。我鄙视那些懦夫,也会从生活中把这些如同落叶吹去。
当年入伍参军我就在上海。很想借此机会,看望相处多年的战友。老乡战友海涛和结合专门安排了两桌大餐,让我和他们举杯共饮,畅谈往事。老连长董安民得知我到后,正在办理购车手续立马停止,和夫人一道匆匆赶来。多么真挚的感情,令人热泪盈眶。好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懂珍惜。总是在若干年以后带着遗憾的怀念。
金秋上海,万般风情。清晨凉爽的风带着些许寒气,随着旭日东升,阳光便传来阵阵暖意。车流人海缠绕着高楼大厦成了城市永恒的主题,诠释着繁华和昌盛。当夜晚降临,霓虹闪烁,如同天街。陶醉在相会喜悦中,也陶醉在美丽的上海。生活中,我总是美美的拥抱着所有。贪婪享有着种种乐趣,满足且快乐的迎接着每天的到来。相聚了又要分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说声再见,我们还会相聚。说声保重,愿健康快乐永相随。
散文排行榜 第6篇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诗要讲节奏、意象、分行等技巧,小说也要讲观点、象征、意识流等等的手法,高明的作家固然可以运用这些来发挥所长,但是不高明的作家往往也可以假借这些来掩饰所短。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
诗人的笔下往往是自言自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话并不一定要说给谁听,好像是无意间给人听到的。许多诗真像心灵的日记,只取其神,不记其貌,诗人眼前似乎没有读者,可谓“目中无人”。小说家对读者的态度也可谓“目中无人”,反之,读者目中也不应该有小说家。小说家应该像剧作家,尽量让他的角色发言,自己只能躲在幕后操纵。有些小说家不甘寂寞,跑到他的人物和读者之间来指指点点,甚至大发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小说体便有散文的倾向。这种小说家如果真是散文高手,则这种夹叙夹议的笔法却也大有可观。拿张爱玲和钱钟书的小说比较一下,便可见张无我而钱有我:钱钟书的小说里充满了散文家钱钟书的个性。
散文家必须目中有人,他和读者往往保持对话的关系,可以无拘无束,随时向读者发言。老派的诗人虽然也可以偶尔来一句“君不见”,而旧小说家也可以直接对读者叫一声“列位看官”,但在一般情形之下,诗人和小说家毕竟另有职务,不便像散文家这么公然、坦然地面对着读者。反之,读者面对散文家也最感亲切、踏实,因为散文家是为自己发言,而所说的也是“亮话”,少用烘托、象征、反讽之类的技巧。
散文分狭义与广义二类。狭义的散文指个人抒情志感的小品文,篇幅较短,取材较狭,分量较轻。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不胜枚举,论其功能,则不出下列六项:
第一是抒情。这样的散文也就是所谓抒情文或小品文,正是散文的大宗。情之为物,充溢天地之间,文学的世界正是有情的世界。也正因如此,用散文来抒情,似乎人人都会,但是真正的抒情高手,或奔放,或含蓄,却不常见。一般的抒情文病在空洞和露骨,沦为滥情,许多情书、祭文、日记等等,也在此列。直接抒情,不但失之露骨,而且予人无端说愁的空洞之感。真正的抒情高手往往寓情于叙事、写景、状物之中,才显得自然。
第二是说理。这样的散文也就是所谓议论文。但是和正式的学术论文不尽相同,因为它说理之余,还有感情、感性,也讲究声调和辞藻。韩愈的《杂说四》,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苏轼的《留侯论》,都是说理的散文,但都气势贯串,声调铿锵,形象鲜活,情绪饱满,绝非硬邦邦冷冰冰的抽象说理。每次读《过秦论》,到了篇末的“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长问,竟用斩钉截铁的短答断然煞住,真令人要拍案诧叹,情绪久不能平。精警的议论文不能无情。
第三是表意。这种散文既不是要抒情,也不是要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的那份情趣、理趣、意趣,而出现在笔下的,不是鞭辟入里的人情世故,便是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表意的散文展示的正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想象力,也就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发乎自然的好奇心。“家居不可无娱乐。卫生麻将大概是一些太太的天下。说它卫生也不无道理,至少上肢运动频数,近似蛙式游泳。”这种雅舍小品笔法,既无柔情、激情要抒,也没有不吐不快的议论要发,却富于生活的谐趣,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也能动人。到了末句,更从观察进入想象,最有英国小品的味道。
第四是叙事。这样的散文又叫作叙事文,短则记述个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或是某一特殊事件之来龙去脉,路转峰回;长则追溯自己的或朋友的生平,成为传记的一章一节,或是一个时代特具的面貌,成为历史的注脚,也就是所谓的回忆录之类。叙事文所需要的是记忆力和观察力,如能再具一点反省力和想象力,当能赋文章以洞见和波澜,而跳出流水账的平铺直叙。组织力(或称条理)也许不太重要,因为事情的发展原有时序可循,不过有时为求波澜生动,光影分明,不免倒叙、插叙,或是举重遗轻,仍然需要剪裁一番的。
第六是状物。物聚而成景,写景而不及物,是不可能的。状物的散文却把兴趣专注于独特之某物,无论话题如何变化,总不离开该物。此地所谓的物,可以指生物,譬如草木虫鱼之类,也可以指非生物,譬如笔墨纸砚之属,甚至可以指人类的种种动态,譬如弹琴、唱歌、开会、赛车。也许有人会说,写开会的散文应该归于叙事之列。我的回答是:如果一篇散文描写某次开会的经过情形,当然是叙事,但是如果一篇散文谈论的只是开会这种社会制度或生活现象,或是天南地北东鳞西爪的开会趣闻,便不能算是叙事了。状物的文章需要丰富的见闻,甚至带点专业的知识,不是初摇文笔略解抒情的生手所能掌握的。足智博闻的老手,谈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常会联想到古人或时人对此的隽言妙语,行家的行话,或是自己的亲切体验,真正是左右逢源。这是散文家独有的本领,诗人和小说家争他不过。
我把散文的功用分为上述六项,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并不是认为真有一种散文纯属抒情而不涉其他五项,或是另有一种散文全然叙事,别无他用。实际上,一篇散文往往兼有好几种功能,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例如叙事文中,常带写景,写景文中,不妨状物,而无论是叙事、写景或状物,都可以曲达抒情之功。抒情文中,也未必不能稍发议论,略表意趣。反之,说理文也可以说得理直气壮,像梁启超那样,笔锋常带感情。
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抽象而带主观,后三项具体而带客观。如果一位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泛。如果他老在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
抒情文近于诗,叙事文近于小说,写景文则既近于诗,亦近于小说。所以诗人大概兼擅写景文与抒情文,小说家兼擅写景文与叙事文。我发现不少“正宗的”散文家大概拙于写景,遇到有景该写的场合,不是一笔带过,便是避而不谈;也有“正宗的”散文家拙于叙事,甚至不善抒情。我认为:能够抒情、说理的散文家最常见,所以“入情入理”的散文也较易得;能够表意、状物的就少一点;能够兼擅叙事、写景的更少。能此而不能彼的散文家,在自己的局限之中,亦足以成名家,但不能成大家,也不能称“散文全才”。前举的六项功能,或许可以用来衡量一位散文家是“专才”还是“通才”。
散文排行榜 第7篇
上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繁华城市。它虽然没有北京一样的宏伟和云南一样的恬静,可是它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把我引向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上海是神秘的。因为它的神秘正在一点一点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使我的心中永远也猜不透上海的神秘颜色,还使它又穿上了一件无形无边的纱裙。
上海是神圣的。它举办了全国第41届万众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有许多国家的人们都来到了这里,无一不赞叹它的美丽。使上海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城市。
上海,你的魂牵动着万众人民的心。海宝,你是上海的蓝色使者,你是保卫上海的纯洁天使。
你说,上海是不是很美。
散文排行榜 第8篇
1、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2、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4、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5、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