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汉字拼音的知识,其中也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汉字的拼音字母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拼音字母?
我国是1955年—1957年开始用汉语拼音字母的。 我国的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
汉语音标怎么区分1234声?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声调读法规则: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没有标调读轻声。
[一声也叫阴平,二声也叫阳平,三声也叫上声,四声也叫去声]
如:《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
轻声(不标调)的方法。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声调汉字的区别问题。例如:妈
mā(阴平)、麻 má(阳平)、马 mǎ(上声)、骂 mà(去声)、吗 mɑ(轻声不标调)。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
第三声,(上声,或上音,“ˇ”)。
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
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声调影响舌头位置,不仅仅声带有关。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第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还有一个小儿歌:
一声平而高,二声往上爬。
三声拐一拐,四声往下降,轻声叫妈妈。
关于汉字拼音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